上海新年招商图谱“全扫描”:外资项目 三大未来产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4-03-10 浏览量:84

开年以来,上海高能级招商“朋友圈”持续扩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春节假期后,上海静安、徐汇、虹桥商务区等多个区域均迎来招商项目的集中签约。

2月28日,静安区“2024年投资促进大会”上,静安区与23家重点项目企业进行集中签约。静安区在现场为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毕马威等10家企业颁发了“投资静安全球合作伙伴”聘书并授牌。

市级层面,上海第38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暨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也在昨日(27日)举行。上海市市长龚正为新认定的3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外资研发中心、首批10家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颁证,并见证63个新设和增资外资项目集中签约。 其中包含卡夫亨氏、安永、泰佩思琦、蔻驰等知名跨国企业。

此外,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的华漕镇也于近日发布了惠企政策“十条”,并有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包括GF GROUP株式会社(优衣库)、上海加冷松芝空调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财瑞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德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豫朴智(上海)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将落户虹桥,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龙年开年以来,上海投资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均较往年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投资产业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在“稳住”传统产业项目以外,新兴产业项目,如数据智能、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快速增长。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占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此番瞄准大项目进行招商签约固然有其旗帜效应,但纵观全球科技创新基地,都是由无数中小微创企业密集构成的,当地政府支持也都是通过中小微创企业集聚培育出世界型的企业,同时吸引大企业落地合作。“因此上海在瞄准高能级项目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全力培育孵化根植于上海的中小微创企业,以此形成健全的产业创新生态。”史占中说道。

 

聚焦重大项目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去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1月底,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962家和563家,上海继续成为外商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聚焦2月27日新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不难发现,其均来自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能级水平较高,包括14家大中华区及以上区域总部、2家事业部总部和2家全球研发中心,世界500强企业4家。

具体来看,此次获颁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的10家企业,在业界的知名度较高,投资促进能力较强,涵盖专业服务、商协会、金融资本、产业链四种类型,拥有广泛的平台、业务、投资、客户资源和信息渠道。

在金额方面,此次签约的63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约64.7亿美元,聚焦上海重点产业体系,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赛道,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6个。投资企业能级较高,9个项目来自世界500强企业。

作为上海财政收入“第一区”,静安区今年同样将“外资项目”作为招商工作的重点所在。

据了解,“投资静安全球合作伙伴”是静安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的重要举措。这个合作伙伴都是落地静安区的各个领域的翘楚,拥有强大的“朋友圈”与全球资源网络,将与静安区合作,成为投资静安的“代言人”,推动静安高质量发展的“招商员”。

2023年,静安区的经济韧性持续增强,全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80亿元,同比增长3%,总量继续保持中心城区第一;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707.89 亿元,同比增长 15.3%, 总量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10963.56 亿元,同比增长 5.4%,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在将企业招引过来之后,如何留住企业也是考验上海各区的重要课题,在这其中,切实关切到企业生存的“营商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涉及21条、5个方面。比如,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专属人工智能帮办服务。持续探索境外投资主体在线身份认证方式,拓展全程网办通道。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创性改革等。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企业对于政务服务的需求也在随之升级,期待更优政策、更好服务。《若干措施》第一方面中关于“提高经营主体年度报告便捷性”提出,加强企业年报智能预填,凡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100%自动带入年报。个体工商户全流程开通移动端网上年报通道,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免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在年报时提交经中国驻外国使领馆认证的外国企业主体资格文件。

“今年,优化营商环境7.0版(《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150条实施项目中,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事项占20%。从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1.0版开始,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这次登记管理改革,我们把企业的合理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了解他们的诉求、痛点,把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目标,从而缩短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

在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介绍,之所以出台这个方案,就是因为企业登记中的涉及的一些问题是比较具体的,关键就是要最终政策措施要落地见效,让企业能感受得到。

而在2月27日,徐汇区也同步发布了《徐汇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7.0版》。徐汇区发改委主任董文曜表示,相较去年6.0版方案,今年,徐汇进一步聚焦企业感受度,对标改革,发挥区域优势禀赋。一方面,聚焦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关心的公平竞争、权益保护等议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对标世界银行新的评估标准,从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获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等10个指标领域提出50条任务举措。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法规科科长何健表示,以往除了“免罚清单”之外,对于其他违法情形缺乏标准和可操作性,尤其对企业的“无心无念无感”犯错很难实现包容。而今,市场监管部门会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推动企业建立市场监管领域合规管理制度,各个方面综合考量企业是否存在主观过错,对企业日常经营和创新业务探索给予更大的自由度。

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修订版《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都在企业中引起反响。徐汇此前则率先在全市探索制定了宠物体验馆、连锁餐饮、智慧药房(自动购药机)等新兴行业的规范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