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调查情况总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的背景下,为总结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落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上海市村庄设计导则(2020)》、《上海市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乡村风貌、提升乡村品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区规划资源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委、金泽镇人民政府及青浦区城市规划协会等技术单位共同开展青浦区乡村风貌及功能提升课题研究工作,汲取其乡村规划建设的优秀经验。
课题研究组通过对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震泽镇众安桥村、平望镇庙头村,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姚庄镇沉香村、姚庄镇北鹤村,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锦溪镇顾家浜村、锦溪镇朱浜村共3地9村的考察调研、座谈交流,关注乡村建设中“田、水、路、林、村”风貌要素设计要点、公服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集中居住、产业引入及村庄运营等重点问题,汲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乡村规划建设的优秀经验,为后续青浦区的乡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二 指导思想及原则总结
经过总结,各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主要包括以下5点 :
01 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于生态优势,以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乡村绿色、科学发展之路,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02 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规划。乡村振兴包含农业、农村和农民,要求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要素上实现均衡性、全面性发展,需要立足系统思维,坚持科学规划。运用系统思维助力乡村振兴,整合乡村振兴中的顶层设计、目标导向、思维革新,借助系统的协同性统筹乡村振兴的整体布局和各要素耦合发展,以系统的目的性原则明晰乡村振兴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向;以系统的动态开放性赋能乡村振兴的思维方式革新,从而融合乡村振兴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挖掘乡村振兴中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功能,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摸清乡村全域全要素资源本底,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体系,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
03 坚持基层导向,激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基层组织、重在基层群众,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谋发展、为群众谋福祉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正确带领和村民的积极响应及配合。要抓好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务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基层干部专业化管理,努力提升农村“带头人”富民强村的能力水平;把基层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重大任务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社等要应建尽建,并坚持系统谋划、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产业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围绕群众需要,深化为民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类基层组织要积极作为,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回应村民“急难愁盼”,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农房改善等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04 坚持调查研究,查找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身处乡村振兴主战场,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让调查研究成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主抓手。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要求真务实,深入一线。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屋场院坝,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面掌握乡村情况、摸清群众“急难愁盼”,确保乡村振兴的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思路在一线研究、成效在一线检验。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要多管齐下,见微知著。对于调查研究,既要涵养“解剖麻雀”的工作态度,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突出典型问题;也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重视听取各方意见,用好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全面重视问题,避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05 坚持执行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乡村振兴,需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各市、区积极对接落实国家、省乡村振兴规划战略,按照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原则,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的理念,编制反映符合乡村实际的具体规划。在持续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规划引领,明确乡村发展底线、理顺规划体系、重构空间规划秩序、形成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建成运行“多规合一”的业务协同平台,通过“多规合一”破壁垒,“一张蓝图”绘发展。广大干部职工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决扛起建设宜居宜业美好乡村的历史使命,以心无旁骛、一抓到底的态度干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抓落实,按照“蓝图”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分类施策,深入基层一线,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田、水、路、林、村”风貌要素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农民建房等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保证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 优秀做法总结
科学规划是乡村合理有序发展的依据;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9个乡村在村庄规划、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六个方面的优秀做法具体如下:
3.1 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战略引领乡村振兴。
(3)严格落实规划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各村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摸清乡村全域全要素资源本底,强化规划引导、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比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围绕“地、田、房”,全力推进“三全”工作,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念活“土地经”。通过全域土地整治,盘活存量土地,整合闲置土地,优化建设用地。通过全域农田流转,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农田效益,拉动农旅开发。通过全域农房集聚,改善农居条件,提升村庄布局,提高节地水平。通过“三全”工作,解决现状农村居民点分布碎片化及粗放利用问题,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集中集聚利用、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强化规划引导,支持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实现昆山旅游度假区活化乡村-归园生活示范区建设。
3.2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发达。
(2)创新产业经营模式,丰富创业产业类型。在农村生产经营体系上,通过整体运营、引入第三方公司、农村集体资产盘活、产业招商,构建了更具组织化的农村产业经营体系,培育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提供更加广阔的农村创业创新平台,丰富创新创业产业类型。比如,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村上·长漾里项目选取了后港村的整片区域,集中改造原来村落中沿河两侧的26栋房屋,进行片区一体化打造,建设乡村shopping mall。通过产业招商,聚合20余个生活方式品牌,以乡村创生为引领,形成包括公共服务、欢聚空间、体验公坊、乡村研学、乡野住宿、户外生活、美式休闲等7种不同类型的业态,使长漾里成为有得玩、有得吃、可体验、住得下、还能晒的近郊乡村shopping mall。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规划安排建设用地盘活项目14.06公顷、新增农村产业建设用地0.95公顷,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构建全域景区村庄。整体规划打造以甜蜜为主题的景区村庄,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规划形成生态农业旅游片区、生态旅游功能区和智能制造产业区三大产业片区,推动全域旅游格局构建,并通过“飞地抱团”项目建设中德生态产业园,吸引9家欧美优质企业入驻,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通过结构化整合重新激活农村宅基地,打造创客民宿集群,丰富村庄产业业态。以“乡村生活共创集群”为总体定位、以创新创客的民宿集群为载体,广聚人才、汇集资源,规划实施计家墩理想村项目,围绕“乡村+旅游”“乡村+农业”“乡村+民宿” “乡村+体育” “乡村+亲子” “乡村+康养”六大模式配套片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涵盖30余类业态,其中特色民宿20余个,形成集聚民宿集群、特色餐饮、展览文化、手工体验等多种业态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3.3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2)注重农民建房管控引导,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比如,昆山市锦溪镇顾家浜村、朱浜村对农民建房进行严格管控,对农房户型进行统一引导。两村根据其村庄规划,按照原址翻建、异地迁建、预留三类宅基地三种类型对村庄布局进行调整,梳理出闲置宅基地、空闲未利用地等用于保障村域产业发展、公服设施、基础设施等需求,优化村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村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按照相关翻建政策进行宅基地翻建的严格管控,通过图则确定规划宅基地四至范围坐标和编号,预留宅基地发展区域和空地,分区域进行宅基地管控图则编制,明确宅前屋后场地权责,并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有序引导宅基地周边空间的利用和村庄环境的美化提升。针对户型,规划中提供三种占地约135㎡、建筑面积约278㎡的设计户型供村民选择,并对建筑色彩、材质等风貌要素进行统一引导。规定新建农宅设计,要融入地方特色、乡土特色,强化风貌控制,建设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江南水乡新村。
3.4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风文明建设。
(3)创新宣传推广形式,提高乡村文化知名度。部分乡村在文化品牌的多元化宣传、推广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借助“名司、名牌、名人”等效应,叠加扩大文化知名度。比如,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分别引入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影响力的第三方公司乡伴文旅、杭商旅对村庄文化品牌的策划、宣传、推广进行整体设计;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平望镇庙头村分别引入著名第三方旅游产业品牌苏小花、田美美入驻,打造产业融合平台、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庄江村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节、研学活动、论坛赛事等系列形式进行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比如,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设置三月桃花节、八月黄桃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设置“江村文化”研学活动等,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前来参与体验。
3.5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现村庄治理有效。
(2)搭建乡村创生平台,共创乡村实践样本。外来企业、人才、游客是塑造乡村的重要力量。搭建乡村创生平台,吸引外来创客入驻、对激发乡村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通过与各类机构合作,搭建年轻人、年轻品牌进入乡村的创生平台,促进乡创孵化营形成。与上海并上书文化发展中心合作推进的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端智库,实现产教融合、为本地引智赋能;浙江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员未来乡学院、苏州职业大学实践基地在乡村中的落地,是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机构探索。通过引入人才资源、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此外,还有苏州康养集团、苏州天文学会、腾讯SSV等创生力量的加持,构建了“政府—学院—企业—村民”的协同创生平台,共同打造多方力量共创长三角近郊乡村创生的实践样本。昆山市锦溪镇依托“昆山之链”项目和元点设计论坛平台,汇聚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智慧,进行存量建筑设计,盘活闲置空间、激发乡村活力。
3.6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实现村民生活富裕。
其中,村集体把控整体方向,提供土地流转等中介服务,负责政府、第三方公司(或合作社)、与村民之间的组织协调,为第三方公司(或合作社)和村民争取政策、项目上的优势;第三方公司(或合作社)负责村庄产业的运营管理、市场推广,指导农产品的销售与定价;村民变身股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发展。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村庄管理一体化、内外资源统筹协调,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