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浦东新区紧扣农业数字化新任务新目标,不断深化农业生产、管理、消费等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农业发展能级和水平。2020年,新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并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2021年,新区以“数字农业,开创未来”为目标,持续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一、创新运用数字方式,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能
一是加快引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新区现有智能化大棚36万平方米,培养无人植保飞手90余人,水稻无人机飞防面积约15万亩次/年;试点无人驾驶插秧1500亩,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机械一个作业季可以节约人工成本1万元左右。积极引进数字化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擦亮农产品“浦东品牌”。比如,引进全国第一条智能化水蜜桃分拣分级流水线,通过待检果品甄选、自动分类包装、机器人堆垛等一体化系统,无损伤测定南汇水蜜桃单果重量、糖度、表面着色、内部裂核等情况,进一步提高“南汇水蜜桃”标准化生产水平,为浦东“南汇水蜜桃”获批筹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奠定基础。
二是深化数字农业示范点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试点”打造综合性数字生产示范基地,推动农业生产、生产控制、数据采集等智能化、无人化和实时化,进一步提升示范基地农产品生产率。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清美集团在宣桥镇腰村建设220亩“智慧农田”示范基地,将5G、物联网等技术与水稻种植相结合,通过对周边气象、水文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实现自动化灌溉、信息化管理,可节水10%-35%,减少氮肥施用10%-30%,促进水稻产量增产5%-20%。
三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浦东农网、“浦东三农”“浦东惠农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新区“三农”工作动态、政府涉农信息以及有关通知公告,全面介绍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地产农产品等资讯,搭建政府、农户互动“枢纽”“桥梁”。依托“农民一点通”、“惠农通”短信等平台,为浦东农民免费提供蔬菜、经作、植保、水产、农机等多个大类的农业种养技术指导以及产销信息,天气、灾害预警等服务,指导农户科学生产、高效经营。目前,服务已经覆盖全区358个行政村,年发送各类农业服务信息超过30万条。
二、构建涉农“一网统管”体系,优化新区农业管理模式
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农业用地“一张图”,建立健全“一田一卡”“一组一图”“一村一表”“一镇一库”的“四个一”农用地信息管理体系,覆盖整个新区38.2万亩农业生产用地。对每块农用地独立编号、核发“身份证”,建立“队、村、镇”三级农用地分布图、信息表和数据库。
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涉农综合监管平台。在农业用地“一张图”基础上,探索建立综合监管平台体系,对分散的农业生产主体、农产品、农业机械、农资生产经营、农田、农村环境、集体资产等数据信息进行多维度梳理、分析和归集,实现农产品生产从种植、农事管理、施肥、用药、采收、销售的全过程追溯,追溯入网面积比率达到84.6%。消费者只要一扫追溯“二维码”,就能全面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天气、温度、农事记录等信息。
三、支持生产电商发展,培育农产品销售新业态
一方面,支持生鲜电商发展。浦东区域内有国内2大生鲜电商平台,“盒马鲜生”和“叮咚买菜”,都对浦东地产农产品起到很好的销售促进作用。其中,“盒马鲜生”在浦东航头镇建设盒马产业基地,集全自动立库、自动存储输送、分拣加工为一体的加工配送中心,预计2022年投产使用,服务上海各大盒马门店,年营收将超100亿元。
另一方面,区属国企浦农集团及时搭建地产农产品公益电商平台,打造区域品牌。为缓解疫情期间“农民田间有菜卖不出、居民在家买不到菜”难题,及时搭建“浦农优鲜”电子商务平台,在田间地头组织开展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免费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农产品从农村“田头”直供居民“餐桌”。结合每年浦东农博会,推进地产农产品线上销售,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目前,已有178家新区及对口援助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入驻,销售产品达到1200余个,平台活跃客户近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