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河道围成“回”字形水系,河水流淌宛如一条条银色丝带,穿梭于金色稻田与茂密林间,随风摇曳的稻穗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营造出“风听稻海”的美好序曲,林荫深处的鸟儿欢歌,与微风中稻香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田园金秋画卷……位于福泉山遗址公园的西北面的青浦区重固镇回龙村,于2023年金秋时节成功创建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回龙村聚焦重固镇“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立足大虹桥片区青东五镇联动发展的战略格局,依托重固镇新型城镇化试点平台,找准乡村振兴的目标定位,提出“健康回龙·数创生活”目标定位,村庄景观提升、催生村居环境颜值蝶变,激活产业资源、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多元服务聚能、乡村治理焕发新活力。
村居环境蝶变
小桥流水,舟楫飘荡,烟雨江南。河道贯穿了回龙村,水网纵横的自然河道景观和农田风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格。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自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宽阔平坦的道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民居错落有致、白墙黛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回龙村党支部书记陈燕介绍,创建工作对村庄全域进行基础设施提升,从房、田、水、路、林、村等要素层面进行风貌提升,选取保留村区域进行重点打造,整体实现村庄生态环境的宜居。
沿着旺塔泾田园社区的道路漫步,一排排优雅别致的民居楼依河而建,前院是小巧自然的小花园,后院则是错落有序的小菜园,同时将福泉文化元素融入小三园、公共空间、景观节点等建设,打造“风听稻海、把酒桑麻、识陶寻踪”等特色打卡点,充分呈现良渚时期的稻作、水运、纺织、制陶、渔猎等传统文化特色。
修葺一新的“回龙幸福社区”,红瓦白墙、窗几明亮。“这是我们村焕然一新的为民服务社区,里面设有棋牌室、影音室、聊天室等,一楼是刚修建好的家宴中心,村里面的红白喜事都可以来这里举办,对村民来说很方便。”回龙村工作人员徐虹介绍道。
高大的香樟树下,一座鲜艳的木栈桥横跨旺塔泾河道,桥边树干上栩栩如生的“树洞画”与周边错落有致的红花绿叶相互映衬,如诗如画,为公共区域增添动人色彩的同时也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成为连接村委与村民的“连心桥”。
据介绍,在示范村创建之初,对农民建房执行统一风貌管理,精心设计民居外形,并提供多种房型供村民选择,确保新建民居的外貌统一。
经改建,宅前屋后风貌焕然一新,原本安静的村庄也热闹起来了。“现在村子变漂亮了,在市区工作的孩子们更愿意回来过周末。”村民的切身感受是对村庄蝶变的最好诠释。
激活产业资源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
2009年来到回龙村的上海新君宴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荣身,从一开始承包300亩地,到现在拥有798亩水稻、315亩蔬菜的种植规模,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
近年来,在区、镇、村各级的支持与助力下,新君宴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稳。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新君宴合作社已建立智能化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蔬果的全程智能化生产,推动回龙蔬果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大步迈进。
“在农文旅方面,我们发展休闲农业,包括蔬果采摘、路亚垂钓、烧烤露营、草地越野等活动,进一步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村庄发展。”吴荣身介绍,新君宴合作社建成集种植生产、加工配送、市场销售、农业旅游于一体的多元融合产业园区,增加了100个就业岗位,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可观的就业收入,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多元服务聚能
创建示范村,归根到底要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如何更好地服务村民,为他们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考量乡村治理的试金石。回龙村还不断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依托“数创服务”,不断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了村级阳光村务、微管家服务,借助镇级“一网统管”平台,实施网格化管理和智慧村庄建设,更好地服务村民。
细化服务、多元聚能,回龙村在做好乡村治理的具体工作上下了“绣花”功夫。以管家式服务、自建房管理、“五星四责三色”等治理方式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创建管家式服务平台,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红十字服务点等服务平台,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各种便捷的服务;增设睦邻点客堂间、志愿服务队,在各个睦邻点客堂间设立老党员接待服务岗,倾听村民声音、了解村民意愿、解决村民困难,让村民遇事有说处、说了有人管,畅通问题解决途径,激发幸福社区的内在活力。
回龙村因其丰富的水系资源,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历史文化优势,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回龙村充分挖掘村内素来就有的“赛龙舟”传统水上活动,通过改造一个毗邻旺塔泾河道、占地85平方米的老仓库,将它打造成为以“舟楫文化”为主题,集教育、培训、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舟楫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