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练塘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来源:上海市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3-12-05 浏览量:12

青浦区练塘镇地处沪、苏、浙三省市交汇处,紧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是上海重要的西南门户。

这里有着“三色练塘”的美誉。练塘有“红色”,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同志少年时代在练塘度过,位于练塘的陈云纪念馆陈列了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改革时期的珍贵史料。练塘还有“绿色”,这里是农业大镇、茭白之乡,拥有2万亩生态片林。同时,这里保留了元、明、清三代以来的水系街巷格局,“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是练塘独特的江南水乡景观,成就了练塘的“古色”。

练塘镇自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创建以来,25个行政村中已成功创建了12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有8个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东庄村、徐练村已相继完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标。2022年,东厍村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目前已经完成示范村建设任务,正在准备迎接市级验收。自此,练塘镇朱枫公路片区集中连片打造了一道由东庄村、徐练村和东厍村串起的乡村振兴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练塘镇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围绕“农业提质增效、人居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不断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练塘镇各村掀起了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浪潮,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青浦首个民宿度假村稳步建设

恬静淡雅的乡村风貌,静谧祥和的小桥流水,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新旧融合,文化与乡土共振,这就是位于练塘镇西南地区的东厍村。东厍村被列入2022年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东厍村是青浦区倾力打造的首个民宿度假村,将为青浦民宿集聚融合发展提供样板。

东厍村整体充分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创建过程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整村改造、美学教育、民宿建设等多项任务,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宜居乡村生活。

丰富的产业奠定未来发展之基。坐落于东厍村西北角的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座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也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手工体验园区之一。位于东厍村的野龙果园占地面积360亩,主要种植翠冠梨、秋月梨、阳光玫瑰、有机葡萄、富有甜柿等高品质水果,其中翠冠梨亩产量约1400千克、秋月梨亩产量约1300千克。如今,这里结出的“致富果”“幸福果”远销全国各地,每年吸引着“吃货们”慕名而来尝鲜,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无尽夏”“红宝石”“蓝色大西洋”……走进东厍村绣球花基地,一朵朵硕大的绣球花遍布大棚。基地面积约450亩,以绣球为主要生产方向,致力于打造服务长三角的规模化绣球生产观光基地,打通了上游花卉育苗种植、中游花卉产品加工、下游应用装饰市场等环节,产品供应全国市场,在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一年多来,东厍村以民宿集聚为产业特色,以“一桥一寺一遗址”为文化特色,打造“古韵新生,人文东厍”。东厍村采用“南北贯穿全村”的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已形成南有“满山”“野龙”、北有“阿特麦”的产业支撑,正积极打造青浦首个民宿度假村。目前,全村已签约20余栋民宅(另有30余栋意向民宅准备签约),前期已形成“一处接待中心+三栋民宿”设计方案,目前正在建设中,3栋民宿计划于2024年五一正式开门迎客。

同时,东厍村改建了原村民活动中心、老仓库为乡村客厅、野姜咖啡厅,可承办中小规模的会议展示、接待等活动。毛家浜自然村引入“零碳”概念,着力打造上海首个零碳生活示范乡村。东厍村还运用农林场地、历史文化、生态风貌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桥一寺一遗址”寻根溯源、林下菌菇产业基地研学、农事亲子体验、青塘小院团建交友等文旅项目,增添乡村野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练塘镇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村落整体建筑风貌、宅前屋后形象,重现“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建筑肌理。结合村内林地资源,东厍村建设了“林下公园”,为村民提供散步健身好去处。东厍村持续提升水质环境,对村内三条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改变河道沿线“脏、乱、差”的旧面貌,还配备了生态停车场、标识标牌等。

党建引领点亮乡村治理之路。东厍村创建“瑞龙同心”党建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党员公约及党员家庭户“先锋约定”,构建“1个党群服务站+3个党员家庭服务点+7个党小组”的党建网格,发动党员以“1+X”形式结对联系群众,凝聚干群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最大共识。

目前,东厍村正在全力推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未来,东厍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建设中还将呈现更多特色亮点,充分利用舟行河道、步行环线和十字轴交汇处的空间节点,打造多个“转角节点”型景观。行走其间,目光所及之处皆有美景。

在乡村振兴的大命题下,练塘镇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2023年10月,练塘镇有8家民宿取得行业综合许可证,涉及民房十余栋,床位百余张。其中有两家民宿被授予市五星级乡村民宿,一家被授予市三星级乡村民宿。

“渔光互补”项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这几年,练塘镇的产业发展也可圈可点,“渔光互补”项目即是其中之一。

“我们将采用‘渔光互补’的新能源发电模式,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真正实现渔业养殖与绿色发电的生态产业融合,带领周围老百姓增收致富。”练塘镇“渔光互补”项目负责人说,“上海华电青浦练塘96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前期工作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开发单位积极对接沟通青浦区发改委、供电公司,练塘镇人民政府等,全力保障项目推进。”

近年来,练塘镇聚焦新能源发展这一主线,充分利用镇域内东田村、叶港村、联农村、东淇村等村水域水质优良的特点,引进光伏产业,建设“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渔光互补”这一绿色富民的产业,在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绿色能源改善环境的同时,努力推广“渔业+光伏”发展模式,预计在今后的项目运营期间将取得良好效益。

据练塘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项目水面区域主要养殖蟹、鱼、虾及观赏鱼类,总面积近1890亩,项目拟装机总容量96兆瓦,总投资超5.7亿元。该项目采用分散逆变、集中并网、全额上网方案,建设内容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升压系统及光伏电站站内建构筑物设施。项目布置太阳能板,太阳能板组串后通过直流电缆接至组串式逆变器,直流电经逆变器逆变后变为交流电,在升压站升压至110kV后就近接入电网。项目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

为加快项目进程,打造乡村产业示范项目,此前,练塘镇成立了“渔光互补”发电项目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和实施“渔光互补”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练塘镇人民政府与华电练塘新能源公司签订了“渔光互补”合作协议,双方就助力练塘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健康快速发展等达成了进一步合作意向。

练塘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动区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青浦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不断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能源供应及保障能力。

“金秋家园”托起幸福“夕阳红”

太北村作为练塘的农业大村,素有“茭野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太北村依托太浦河优美的自然风光,立足丰富的水系资源,传承农耕文化,通过挖掘太浦河开挖历史、延伸茭白产业链、开拓亲子游路线等,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区游客慕名而来。

“我是练塘的常客!一个月总要来那么几次,每次临走前都会带些蔬菜回家。”家住上海市区的陈阿姨说,“太北村是个天然氧吧,老人喜欢来这边疗养和微度假,别提多开心了!”

太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欢峰说:“太浦河在太北村有4公里,其中有1500米长的涵养林带,到了周末人气很足,都是来露营的游客。我们也希望让来的游客把好东西带回去,农旅联动发展,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受益。”

借助区位优势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作为青西三镇之一的练塘,依托自身自然及人文环境优势,吸引了一批企业前来投资、扎根。

为推动“养老”变“享老”,今年年初,练塘镇与浙江金秋年华在线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携手开展了“金秋家园·太北村”项目。近日,“金秋家园”太北村养老服务中心在太北村正式揭牌启动,在绘就太北村养老新蓝图的同时,也为练塘镇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打开了新局面。

“‘金秋家园’落地在太北村,将为村里居家养老的老人解决‘出门没去处、平时没人管’的问题。目前,该项目面向北王浜自然村85岁以上老人提供每日免费午餐,后续他们还会有包括村民食堂、咖啡吧、茶楼、垂钓点等在内的点位规划,进一步丰富村里的业态。”张欢峰说。

金秋年华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以关爱老人为核心,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整合社会资源服务中老年群体的理念,与练塘镇大力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不谋而合。未来三年,练塘镇将和金秋年华在太北村打造“村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休闲度假养生游乐中心”“城乡融合养生养老中心”“特色农产品数字交易中心”等四大中心,以及一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后,太北村将成为一个百姓富裕、粮食丰收、城乡融合、村庄美丽、老有所养的和美乡村。同时,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引入数字农业,太北村将吸引城区人口到农村养生养老,全面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野邂逅艺术 绘就别样振兴图景

炊烟袅袅、阡陌交错、稻谷飘香……乡村是青山绿水掩映下的诗意画卷,也是治愈人心的人间烟火。村庄如画,田园如诗,练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珍珠串起的链子,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细数练塘非遗文化项目,有田山歌、土布染织技艺、练塘糕团制作技艺、茭白叶编结技艺、匍经、庆号等,它们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戴上斗笠,撩起袖子,日落之后,田间男女开始以山歌彼此唱和。男声高亢嘹亮、女声婉转悠扬……这便是在练塘源远流长的田山歌。练塘田山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目前,练塘镇有泖甸老歌队和练塘新生歌队两支完整的传承队伍。

土布,也叫老布,土布染织技艺是流行于上海郊区及相邻苏浙地区的全棉手工纺织工艺。以前,姑娘陪嫁多以土布作为嫁妆,俗称“压箱底”。土布的染织工艺极为复杂,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其中轧花、弹花、纺(摇)纱、打纱、染纱、盘纱、经纱、接机头、织布、了机、张布等工序至关重要。

制作土布使用的是纯棉,具有透气吸汗、冬暖夏凉、质地柔软、穿着舒适的特点。缝制的服饰适合人们在干农活和休闲等不同场合穿戴。编织的花纹凹凸起伏,还能起到按摩皮肤的保健功能,实用又环保。用土布制作成的各种衣裤、旗袍、裙子、围裙、飘带、系带、鞋帽等制品,式样古朴典雅、落落大方,图案有柳条、格子、斗纹、斜纹等等,古风古韵、粗而不俗、回归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范。

茭白叶编结是历史悠久的草编、柳编技艺与当地茭白种植业相结合而出现的民间手工编结技艺,可以制作成新年吉祥物、祭祀用品、草席和各种小动物形象的工艺品等,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如今,练塘茭白叶编结产业已带动周边3000余户农户增收。

焋糕是练塘镇一种糕点的名称,承载着江南水乡的记忆与味道。焋糕是一款四季美味,从出生、结婚、祝寿到人生最后的入土为安,以及过新年、造新房、乔迁新居等习俗活动中,焋糕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艺术“邂逅”乡村,新的生机与活力蓬勃迸发。没有光怪陆离的灯光,没有高楼大厦的衬托,这座白墙黛瓦的美术馆朴实无华地融入了乡村的一草一木——“可·美术馆”,位于练塘镇金前村金田路428号,是上海第一座乡村美术馆。2018年建成开放以来,已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活动百余场次,不仅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展示、鉴赏和学习的平台,也成为练塘市民近距离感受艺术之美、沉浸艺术享受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这就是乡村美术馆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