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对口帮扶的扶贫车间,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家门口”就可就业。冯瑄 摄
天山以南的冬天,蕴藏着丰收的喜悦。
“瑞阳”“瑞雪”“烟山”……在库车龟兹机场附近的掌生果生态农庄,安存政一口气“迸”出十多种冰糖心苹果的品种。这位扎根库车多年的慈溪人刚刚完成自家农庄的苹果采摘,还顺便在周边收购了一些。“疆果东送,咱宁波市民又可以吃到最正宗的冰糖心了。”这个收获季,也让在农庄干活、50多岁的司马义·依不拉音两口子心里乐开了花:“一个月我俩能拿到7500多元钱,以前全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5000元!”
掌生果生态农庄项目是宁波在对口援疆中坚持“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的有力佐证。对口援疆,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三年来,宁波充分发挥甬库两地优势,通过“万亩亿元”“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三大工程,持续擦亮宁波产业援疆的金字招牌。
戈壁结出“黄金果”
库车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南疆农业种植大县。当地60万人口中约95%是少数民族群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让戈壁生“黄金”?这是入疆后,摆在宁波市第九批援疆指挥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小白杏是库车的特色农产品,**尔语意为“白色蜂蜜”。实地走访后,宁波援疆干部发现,由于种植水平低下、日常管理粗放,小白杏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拿出100箱好品质的白杏完全没问题,1000箱品质如一的白杏就勉为其难了”。
“充分利用宁波的产业技术优势,全面依托宁波农业龙头企业和宁波农科院的技术力量,从小白杏入手引领库车农业产业。”宁波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合作组组长谢海东说,指挥部2018年在甬库团结村打造了5000亩小白杏示范基地,宁波市农科院对树种进行了改造提升,预计到2021年就能收获了。
与小白杏一起套种的是“甬库团结瓜”。两年前,由宁波市农科院培育的新一代甜瓜品种“甬甜5号”在甬库团结村扎根。这也是宁波援疆指挥部在打造“民族团结样板村”的过程中,启动的第一个产业项目,也抢在小白杏前面让村民们率先尝到了甜头。
汉族百姓发挥耕种的特长,**尔族兄弟发挥种果的优势,兄弟齐心,“甬库团结瓜”第一年就有了好收成。在250亩的甜瓜试种基地内,村民艾海米·米吉提和村第一书记刘晓东喜笑颜开,“每亩收成超过2000元,感谢宁波援疆干部帮助我们走出一条香甜的增收之路”。
两年来,指挥部投资450万元扶持小白杏和“团结瓜”。当下,“甬库团结瓜”这颗宁波援疆的种子,正在库车广袤的戈壁滩上生根发芽,全县种植面积超千亩。去瓜地、杏林打工已然成为**尔族群众增收的一条新路子。
在整个阿克苏地区推广种植黑木耳的过程中,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将帮扶的重点放在技术扶贫上,对6个乡镇技术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全县种植贫困户农户在示范基地学习培训。今年,宁波帮扶库车的160万棒春季种植黑木耳,涉及6个乡镇,可辐射带动贫困户776户。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库车县阿格乡依迪克村的黑木耳年产量达到了全疆第一。
疆果上演“东游记”
小白杏熟了,苹果熟了,“团结瓜”熟了,如何让这些疆果更多地走出库车、走出新疆、走向全国,也能更好地反哺宁波市民,从而让库车农户钱袋子更加鼓起来?
三年来,以全省援疆“十城百店”工程建设为契机,宁波在全省铺开了一张销售大网,大批量的库车乃至阿克苏地区的果品特产,走进宁波以及浙江的千家万户。
“在浙江十个地区,每个城市至少开设十家新疆特产专卖店,现在看来效果远超预期。”市援疆指挥部产业合作组陈亮说,通过“十城百店”工程,努力实现“疆果东送”和“浙产西进”。目前,全市有42家“驿疆南”门店,两年销量超过1.8万吨,销售额近2亿元,居全省前列。
借力“消费扶贫、机关先行”活动,库车特产今年上半年相继进入宁波市行政中心、鄞州区行政中心等10个机关和单位食堂。“五一”和端午节,有近70家机关单位向市援疆指挥部下了诚意十足的订单。
“小白杏在宁波很受欢迎。三年来,每年都要从库车拿1000多箱,很短时间内就销售一空。”“十城百店”宁波区域总代理、“驿疆南”品牌负责人张亚萍说,库车的小白杏经过精美包装、真空储存,“打飞的”进入宁波市场,市民48小时内就能吃到。
进入11月后,张亚萍更加忙碌了。“2万箱冰糖心苹果基本售完,刚到的40多个库车大馕半小时就被抢光了……”接下来,她还要跟库车当地农业合作社联系塔里木小山羊的供货事宜,“天冷了,库车羊肉在宁波非常热销,去年冬天卖出了3000多只羊”。
这三年,为了实现甬库两地产销资源深度对接,市援疆指挥部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可谓动足了脑筋;三江超市与库车当地签订了年销售额3000万元的销售协议;帮助当地成立大馕合作社,让著名的“依明江”大馕登陆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原来简单的白色塑料袋包装也变成了环保纸盒包装;与浙疆公司合作打造浙江名优产品销售中心,50多名**尔族青年实现“家门口”创业。
厂子办到“家门口”
“一个月2500元左右的收入,一年半下来,赚了四五万元!”每天上午,25岁的二孩妈妈萨阿代提把孩子放到托儿所后,来到镇上的制衣厂上班赚钱,分担了丈夫养家糊口的重担。因为离家很近,萨阿代提还可以骑车回家吃午饭。
在萨阿代提上班的齐满镇思琪制衣厂里,最近一段时间,170多名像她这样的“古丽”(意为花朵,多指姑娘)正在赶制一批外贸订单。而在两年前,这些“古丽”中的大多数还待在家里带娃务农。
农民不愿出远门打工,县城的工厂招不到人。针对库车县的“产业之困”,宁波援疆干部给出了解题之策——“把扶贫工厂办到农民家门口”,实施“百村千厂”工程让库车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三年前,库车乌恰创业园恒耀制衣厂总经理欧阳志军一直唉声叹气,“连200人都难招足”。三年后,在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他“转战”库车县的中心镇齐满镇,并成为齐满镇创业园的负责人。
集服装加工、乡村夜市、农村影院、果品展销、旅游休闲住宿等于一体,欧阳志军的创业园成了齐满镇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就像在城市里一样。”数月前,努尔比亚·艾合买提还是裁缝店小工,如今已成为一名服装厂女工。工作之余,她和小伙伴常到这里度过闲暇时光。
三年来,宁波市对口援疆指挥部在库车各乡镇引进了核桃加工、红枣加工、苹果生产、水果酿酒、蜂蜜加工等29家企业,设立扶贫车间179个,共吸引资金2亿元,帮助当地230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0余人。
以在疆浙商企业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三年来,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共引进产业援疆项目15个,签约金额达140.5亿元。在库车县注册的浙商企业79家,解决当地就业4844人。在旅游援疆的带动下,库车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带动宁波人到库车旅游近4万人次,库车饭店今年暑假期间客房入住率首次在全**占鳌头。
以援疆为桥,越来越多的库车百姓正阔步走上增收致富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