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机器换人”,企业复产加速器

来源:舟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6

核心提示: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市部分企业面临招工难。

抢时间、提产能,“机器换人”掀起新一轮智能化技改热潮,“智能制造”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加速器。

科技创新促生产。力争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赢”,“机器换人”、智能化生产线的独特优势不断凸显。

“机器换人”为企业复产赢得先机

位于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浙江舟山远东海盐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内,两台机器人抓手有条不紊地抓起流水线上打包好的食盐,装入托盘。

“一台机器一分钟加工制成一箱海盐,10台机器一天能产出140吨小包装海盐产品。”隆隆机声中,远东海盐公司发展部经理柴璐狄向记者介绍,车间生产线和包装都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自1月31日复工以来,10台智能机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保障了全省食盐市场供应稳定。

“机器换人”不掉链子,自动化生产为企业复工复产赢得了先机,远东海盐成为全市首批复工企业之一。截至3月10日,远东海盐向全省各地供应食盐4660吨。

不闻人语声,但闻机器响。伴随着机器声,一只只淡金色空罐通过自动化生产线送到装罐机里,冒着热气的金枪鱼肉被自动切块装入空罐,再通过封罐、杀菌、码垛、贴标等工序,一罐罐出口国外的金枪鱼罐头就可投放市场了。

在浙江融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金枪鱼罐头生产车间实现“机器换人”后,企业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过去一分钟只能生产120罐金枪鱼,现在每分钟可以生产240罐。”融创食品公司办公室主任朱红燕说,“一条进口生产线,每天投入生产9小时,一天能制成12万只金枪鱼罐头。”

自动化程度提高后,明显缓解了疫情期间企业的用工压力。“这个月我们的金枪鱼罐头订单达到500吨,但我们有信心完成。”朱红燕说,通过生产车间改造升级,产能进一步释放,企业效益也持续提高。

最近,融创食品公司新订购了一台高速封口机,一分钟可以封罐400只。朱红燕说:“我们打算再进口一条切块装罐机生产线,预计5月底投用。”

得益于一拨又一拨“机器换人”的推动,全市企业复工率领跑全省。测算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全市复工率指数为86.94,比全省平均指数高了17.18。

“机器换人”让企业更高效更环保

近日,位于定海长白岛的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船坞内一派忙碌景象。

一台“飞檐走壁”的机器人在船体灵活穿梭,通过超高压水喷射,对船舶外体实施除锈。

“这就是我们提升产能的秘密武器——超高压水除锈工艺。”太平洋海工修船总管王江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受物流运输限制影响,船舶维修的主要原材料铜矿砂库存紧张,太平洋海工增加了超高压水机器人外板除锈的使用比例,利用新型技术规避对紧缺原材料的依赖。

目前,太平洋海工共有12台机器人、8台超高压水机,用于船舶不同位置的除锈作业。王江说,花相同的时间,12台机器人能完成60名工人的工作量。“公司将继续增加机器人数量,争取实现从一艘船到整个船坞船舶的机器人作业。”

抢时间提产能,“机器换人”让太平洋海工突出重围锐气不减,部分业务订单已经排到今年12月底。

在普陀马峙岛的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机器换人”不仅带来了产能释放,也推动了绿色制造。

这两天,来自新加坡的VLGC大型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正在万邦永跃船坞进行船舶外壳维修保养,负责施工的是机器人“大象”。“‘大象’机器人不仅可以搭载‘船坞精神’进行超高压水射流除锈,也可以搭载‘船坞力量’进行自动油漆喷涂。”万邦永跃副总经理万希海告诉记者,这套系统非常智能高效,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3到4倍。

万希海还告诉记者,船坞的底部,还有一套名叫“蓝鲸”的回收处理系统,它可以将油漆渣和生产废水分离开来,就像蓝鲸在口中分离食物和海水一样。油漆渣进行固废处理,废水集中排到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循环利用。

坞修、船体、机电等方面致力于“机器换人”的同时,万邦永跃正在积极打造智能化、数字化企业。近年来,万邦永跃通过启用“修船智能辅助系统”“船舶维修管理平台”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车间生产、日常办公、财务、物资等管理方面均取得了新突破。

“机器换人”带动智能化改造提升

“机器换人,使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提高了,也让生产成本降下来了。”这是记者在多家制造企业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声音。

在良海粮油汉脑数字化指挥中心,只要2名工人通过在线监测和智能化操作设备,即可完成调质、破碎、轧胚、膨化、烘干、筛选等工序,一天可预处理粮食4000吨;在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调质车间,新引进的感应调质流水线实现了塑机锁轴调质热处理的自动化,操作工人由原先的25人减少到目前的2人;在舟山神鹰滤清器有限公司,全自动智能拉伸设备替代人工,降低对人工的需求度,摆脱企业“用工荒”,原本70名员工每天生产3.5万个滤清器外壳,现在车间仅5至6名员工就可生产7万个滤清器外壳……

每个生产环节清晰可见、高度透明,信息和生产组成密切相关的网络;整个车间高速运转,智能机器彼此协作……这样的智能化生产流程车间已植入全市不少传统制造企业。

“此次疫情化危为机的‘利好’影响之一,就是明显加快了舟山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改创新,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市企业加大智能化建设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比以往更高,“机器换人正成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位于定海西码头的浙江明珠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里将打造1万吨/年鱿鱼制品加工智能车间。“通过智能化建设,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大大提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陈云云告诉记者,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后,预计可减少人工100名,日用水量减少200吨。

舟山德玛吉实业有限公司投入5130万元,打造激光熔覆钴基耐磨螺杆数字化车间。“目前,相关设备已经陆续购入。”该公司项目联系人余志飞说,“本项目完成数字化车间建设后,将形成年产1000套激光熔覆钴基耐磨螺杆的生产能力,初步测算可新增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年利税800万元,项目产品达产13个月后可收回投资。”

位于岱山的舟山市银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将进行3500万件/年汽车遮阳板骨架智能化改造,目前已经投入2000余万元。“注塑机已到位30多台,各项模具订货陆续展开。”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设想,该项目建设完之后将减少员工30%、提高生产力20%、降低能耗25%,加快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设备均衡发展,推动企业从全球汽车遮阳生产大企向强企迈进。

“针对智能化技术改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政府将对企业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将大力推进海洋农副食品加工产品改造、金塘塑机螺杆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等省重大项目,抓好传统制造业创新升级、经济密度提升,完善智能化扶持政策,全方位、多角度地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