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南京奏响黄金水道“绿色交响曲”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9-04-02 浏览量:24

跨江而踞、拥江而兴,南京是江苏省内唯一跨江布局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市委市政府提到了空前的新高度。

全面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对各类排口进行全面排查,对长江岸线进行清理整治,加强沿线湿地管理、绿化提升、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年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重点实施的十大项目里,前三项都与长江生态保护有关。南京正全力为长江南京段绣上“绿飘带”。

添绿补绿:沿江造林今年完成5250亩

大好春光植树忙。江北新区、江宁、浦口、栖霞、六合、雨花台等区,找准长江两岸视觉效果较差和缺绿地段,选栽耐水湿的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树种,全力打造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四季有景的沿江防护林带。

八卦洲洲头,一处船厂关闭拆迁后的约400亩地块,正在开展湿地修复。“主要是水体修复和植树造林。”栖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靠岛内一侧的水体,通过种植水生美人蕉、鸢尾、梭鱼草等植物净化水体;靠长江一侧的江岸,则栽植中山杉、落羽杉、乌桕、海棠、樱花等“三化”树种,让洲头绿起来、美起来,“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一进度,争取6月初全面完成修复工作。”

长江南京段长97公里,江中洲岛众多,总岸线长度约275公里,沿江防护林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市绿化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3年我市启动“绿色南京”建设工程以来,营造长江沿岸和洲滩防护林8万多亩,形成了特有的水源涵养保护林网和森林生态走廊,“通过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年,新一轮沿江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启动,计划全年完成绿化造林5250亩,缺绿断带的“绿飘带”将从“虚线”变“实线”。

春天的二月兰、秋天的粉黛乱子草,挺拔的池杉、婀娜的垂柳……江心洲大江侧的滨江风光带绿道,是南京迄今为止建设标准最高的绿道之一。配合长江岸线保护,江堤采用石笼与联锁块护坡等生态技术,水下驳岸可供生物栖息,堤身可绿化、彩化。“经过五六年的努力,洲岛江堤的水利设施已基本建成,绿道两侧生态景观营造也完成了一半,目前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剩余景观项目建设。”中新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景观师余晓琨说。

我市自2013年启动滨江风光带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已建成60公里生态绿道。其中,江南滨江绿道从长江三桥至长江二桥,串联滨江公园、绿博园、宝船遗址公园、渡江胜利纪念馆、幕府山等人文自然资源;江北滨江绿道从长江三桥至南钢码头,串联绿水湾湿地公园、青奥体育公园、浦口老火车站历史风貌区等景点,把长江沿线环境打造成为生态自然风貌展示区和人文景观集中展示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河西鱼背段绿道维修,新建下关滨江商务区段绿道的驿站,并推进已建绿道驿站的功能配套。

工业截污:沿江污染工业纷纷搬迁关停

2018年12月1日,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位于南京西南部、北临长江黄金水道的梅钢首次明确搬迁时间表。政企双方将争取用10年时间,到2028年年底前,钢铁冶炼产能逐步迁出南京。未来梅钢所在地将打造滨江通道,与已建成的建邺、鼓楼段滨江风光带相串联。这是央企和地方政府以实际行动,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在南京的长江岸线两侧,不仅分布着梅钢、南钢两大钢厂,还有四大重化工企业组团,对环境、资源和安全造成的压力,需要“铁腕”治理。为此,我市全力落实“263”专项行动,对化工企业实施“四个一批”(关停一批、转移一批、重组一批、升级一批)工程,对沿江重点工业片区进行布局调整。2014年至今年1月,沿江重点工业片区已累计搬迁关停中小工业企业近60家。

为了江水更清,我市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及主要入江河流水质与市领导责任挂钩等制度,目前7条省控入江支流已全部达到省高质量发展考核要求。35条河道水环境提升项目已完工,8个重要水体水质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对南京197公里长江岸线的排污口排查即将启动。

生物保护:可在市区见到江豚,全国唯一

3月20日上午,南京三桥与五桥之间的江面上,成双成对的江豚翻滚、跳跃、喷水,引起市民阵阵欢呼。南京是全国唯一可以在市区看到江豚的城市,这群小精灵就像生态“活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京生态优先转型发展的成果。

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西起江宁区新生洲,东至南京长江大桥,全长44.8公里。自2014年保护区设立以来,通过巡航巡护、科研监测、保护区生态环境修复及救助等系列措施,江豚数量有了持续增长。就连南京过江通道的建设,都得先“听听江豚的意见”:施工时会不会误伤江豚?建成通车后产生的震动、噪音会不会影响江豚?……都要先进行专业论证。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规划及政策中心主任于忠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开展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上,将重点保护长江湿地震旦鸦雀、东方白鹳、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并在长江兴隆洲—乌鱼洲滨江湿地等区域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推进新济洲长江江豚保护中心建设,同时,实施经济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增殖放流,每年放流长江土著鱼类及珍稀物种数量不少于3000万尾。

除了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南京段沿线还分布着新济洲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绿水湾、八卦洲省级湿地公园。2018年,《南京市湿地保护规划》出炉,湿地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今年我市计划在长江沿线再新建1个省级湿地公园和3个湿地保护小区,并修复部分江滩湿地。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第一个长江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为更好保护和涵养湿地生态,岛上居民于2001年全部搬迁。今天的新济洲,草木繁盛,鸟类栖息,生机勃勃,野趣盎然,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有这样一个未开发的原生态洲岛和完整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样本,难得而珍贵。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保护力度,南京为长江下游地区留下了一个“江中绿宝石”和“生态大宝库”。

去年4月10日起,《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办法》正式施行。“加强滨江水源地保护、抢救性保护长江湿地、加强滨江生态网架建设、落实沿江生态红线刚性管控等滨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将成为《办法》出台后的环保重点任务之一。”于忠华说。

一江清水,两岸翠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京将进一步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全流域、全方位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逐步构建起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新格局,确保长江碧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