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南京经济实现“开门红” 8个全省第一是怎么拿到的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9-04-30 浏览量:18

今年初,记者旁听了市委、市政府的两场重点企业座谈会,参加的企业有“两钢两化”、南汽、长安、中电熊猫等在宁重量级企业。会上,不少企业反映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一季度营收和利润不乐观。

开完会,记者不禁有些忧虑:虽然市领导鼓励大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带来重大利好,要清醒认识“时”与“势”,辩证看待“危”与“机”,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但企业站在市场最前沿,对趋势变化最灵敏,他们感到不乐观,会不会影响到一季度南京经济实现“开门红”?

直到4月28日,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发布经济数据,一举把不乐观和忧虑的情绪一扫而空:数据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一季度南京经济不仅实现了“开门红”,而且“红”得超乎预期!

数字:从8%到8.2%,可贵的逆势增长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9年经济分析的措辞是:“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一些媒体评论指出,“变中有忧”这一提法是近年来首见,凸显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年初的南京市两会上,我市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化”与“变革”的特征愈加明显;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危和机同生并存。复杂形势“前所未有”。

变中有忧、前所未有——这些措辞,都在说明形势的严峻。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原因,经济下行、“2019年日子不好过”,似乎已经深入了很多人的预期。

但是,从上个月开始,越来越多的好消息开始传出来,到28日“放榜”——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我们终于“实锤”了:经过一个季度的奋战,南京取得的成绩好于预期。这从统计部门发布的新闻稿措辞就能看出来。新闻稿对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评价,又回到了我们熟悉的8个字:“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仔细研读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就知道这8个字绝不是官话、套话,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支撑。因为,统计部门用了:

稳健——经济迎难而上,指标逐月回升;

向好——市场预期改善,三大需求提振;

进位——指标争先进位明显,多项指标居省内首位;

优化——转型升级加快,补足发展动力。

四大块,数十个数据来支撑这一观点,就以最重要的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来说,就有许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首先,8.2%是一个逆势增长的数据,不仅高于2018年全年的增幅8%,还创下8个季度以来的新高。众所周知,去年下半年以来,占我市经济比重较高的钢铁、石化、汽车等行业快速下滑;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的统计数据,一季度全国GDP增幅是6.4%,与去年四季度持平,比全年回落0.2个百分点,同比去年一季度则回落0.4个百分点;江苏省一季度的GDP增速是6.7%,也是与去年全年持平……相比之下,南京的“逆增”难能可贵。

再来看看横向比较。8.2%的增速,不出意料再次位列全省首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和1.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南京连续第5个季度位列全省首位了,说明我市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如果把眼光放宽到“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南京的成绩仍然非常亮眼:一季度上海增幅5.7%,相比去年回落1.1个百分点;北京6.4%,回落0.3%;深圳7.6%,回落0.5%;苏州6.3%,回落0.2%;无锡7.4%,回落0.2%……除去还没公布数据的重庆和长沙,在14个“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中,南京的GDP增幅仅微幅落后于武汉的8.4%,位居东部城市增速首位,而且相比于第二名之后的城市优势较为明显。

名次:争先进位,8个指标夺得全省第一

在一季度的“成绩单”中,南京豪取8个全省第一: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2.17亿元,可比增长8.2%,连续5个季度增长速度位居全省首位;

服务业增加值可比增长速度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在全省排名第一;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3亿元,剔除省下放收入因素同口径增长10.2%(直比增长12.9%),增速居全省首位;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4.96亿元,同比增长33.3%,增速居全省首位;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50.83亿元,占全省比重达17.5%,总量规模保持全省第一位;

全市到位注册外资完成16.31亿美元,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39.1%,较上年同期提升27.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居全省首位。

这其中,有我市的“传统强项”,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社零总额规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也有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登顶的数据,比如实际到账利用外资金额超越外向型经济强大的苏州。

另外,如果进行纵向比较,一季度共有8项指标实现了争先进位,包括实际到账外资(进1位)、税比(进1位)、工业用电量增速(进2位)、工业投资增速(进3位)、进出口增速(进4位)、出口总额增速(进8位)、实际到账外资增速(进5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进2位)。

背后:大环境转暖+一着不让抓经济

南京取得一季度“开门红”的原因,记者认为首先要归功于去年底以来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收效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回暖。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南京的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外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去年四季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等重大提振经济措施,使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势头,市场对经济预期明显改善。比如,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均出现大幅反弹,PMI等重要指标站上荣枯线上方,汽车等重要商品产销量跌幅大幅度收窄等。

另一方面,则是一季度我市为提振经济所进行的不懈努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蓝绍敏均高度重视经济运行情况,多次召开会议研判经济形势,并就一季度实现经济“开门红”作出重要部署。

3月13日,张敬华专题调度一季度经济运行工作。他强调,确保一季度稳中有进、开局良好,关系全年、意义重大。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市今年开局虽然总体平稳,但“稳”的基础不够坚实、“进”的任务十分艰巨。全市上下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既正视困难挑战又用好有利因素,既坚定信心决心又拿出务实举措,切实做到思想进一步紧起来、行动进一步快起来、责任进一步扛起来。

3天后的3月16日,张敬华又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邀请部分重点工业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在这次会上他强调,重点工业企业要坚定信心、做强主业,注重创新、加快转型,为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勇挑重担;各有关部门要更好地履职尽责、优化服务,大力营造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一流环境。

纵观一季度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抓经济促发展从未停歇:

1月2日,2019年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市就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对深入推进创新名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

农历春节假期刚过,我市又召开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翻篇归零再出发,争先进位勇超越,谱写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2月28日,全市召开了2019年第三个“千人大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汇聚全市上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全面提升新时代南京制造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上去年11月底召开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4月份召开的招商引资大会,我市用一场又一场重要会议昭告:抓经济一着不让,促发展久久为功。

这些重要会议上定下的重要决策部署的成效,已经在一季度经济形势中获得初步体现。

以民营经济为例,去年11月底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三十条”,让民营企业家非常“有感”。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达9.6个百分点。

目标:一季度“高开”,上半年“高走”

“开门红”漂亮,但相对于全年的目标任务,光有“开门红”还不够。在分析总结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同时,我市已研究部署做好二季度经济组织运行的各项重点工作。就在4月23日,市长蓝绍敏在市政府会议上强调,要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努力把一季度“高开”转换为上半年的“高走”,把一季度良好的“起势”转化为全年的“胜势”。

有了扎实的一季度数据,对于实现全年“高开高走”“逆转取胜”,我市无疑更加有了底气。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关键抓手。一季度,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实现“开门红”,其中300个续建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29.4%,180个市级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达45%。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增速较快、“含金量”高的新兴产业,正日益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引擎。从一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兴的新型电子、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设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产业正逐步成为工业经济重要支柱,其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65.8%,同比增长9.2%。四大新兴产业的共同特点是:1—3月增速明显高于1—2月,说明扩张态势十分明显。

而我市通过持续不懈抓创新凝聚的新兴动能,无疑将在全年的时间里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一季度,全市平均每天诞生203家企业,3个月新增企业1.82万余家,同比增长6.9%;到位注册外资同比猛增近四成,新注册外资企业195家,同比增长近两成,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并列全国第二……这些新增企业,将是南京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崭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