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为自贸片区发展插上“金翅膀”

来源:苏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1

金融业的活跃和发达程度往往是一个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科技发展更是离不开创新资本的支持。苏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非常重视通过金融的开放创新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通过金融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已形成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双集聚的效应。截至目前,园区共集聚各类私募基金超700家,管理资金规模超2300亿元人民币,苏州东沙湖基金小镇被认定为“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多项金融创新政策的落地更是有效助推了区内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活跃,为苏州自贸片区的发展插上了一对“金翅膀”。

破冰跨境融资难,信达生物新增外债额度6亿美元

近日,苏州自贸片区内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信达生物传来喜讯: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和江苏省分局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成功获批新增外债额度6亿美元!信达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增外债额度的获批,有效解决了企业外债额度全部占用,融资渠道出现梗阻的难题,满足了未来几年企业研发支出及工程产线建造支出的需要。”

生物医药企业是轻资产、重智力类企业,企业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通常要利用境外证券市场实现融资,并通过外债等方式将资金调回境内支持国内企业生产经营。但部分企业面临着外债额度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难题,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研发持续投入造成了较大影响。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跨境融资难题,园区金融管理服务局会同苏州市外汇管理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摸排梳理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协同配合省、市外管部门开展专题座谈和企业走访调研,同时积极向上级人民银行、外管部门以及省自贸片区领导小组就扩大生物医药企业境外融资额度、优化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和搭建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等政策诉求进行沟通汇报。此次信达生物获批新增外债额度,成功打通企业跨境融资通道,是自贸片区金融创新机制下构建适应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需求的境外融资额度扩大机制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全产业链破解生物医药行业堵点、痛点的重要一环,对支持苏州市生物医药“一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QFLP来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迎突破

7月24日,园区管委会、自贸区苏州片区管委会正式发布《苏州工业园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办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即QFLP(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s)试点,是指由外国企业或个人参与投资设立的,以非公开方式向境外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于国内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的企业。

据介绍,园区出台的《办法》进一步扩大了QFLP管理人的范围,一方面允许“外资管理人”管“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和“境内人民币基金”;另一方面按照“内外资统一标准”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基金管理人”参与QFLP试点,管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此外,《办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多部门工作协同机制,规范了试点涉及相关主体的资质要求,优化了试点工作相关流程。

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园区深化完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支持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设立跨境股权投资基金,有助于引进国际创新资本,做大区内创新资本总体规模,激发资本活力,助推金融资源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及应用等关键创新领域和重要创新载体集聚,形成资本链带动创新链、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对园区打造产业资本中心高地以及推进自贸片区金融开放创新均具有重要作用。

优化服务,“单一窗口”让企业境外投资不再难

今年1-6月份,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境外投资单一窗口”仍累计受理境外投资业务126件,同比增加66%。截至2020年6月30日,园区共有360家企业在52个国家及地区境外投资了564个项目,新批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达113.96亿美元。其中,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8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28.51亿美元。

近年来,园区企业赴境外投资持续活跃,投资规模快速上升。针对企业的境外投资需求,苏州自贸片区坚持创新优化境外投资服务,提高园区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园区境外投资平台综合竞争力。既方便金融资本“引进来”,也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

通过“组建专门的‘境外投资促进委员会’”+“吸引境外投资企业和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组建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服务机构的联盟+境外投资备案申报“线上统一入口,线下一窗受理”模式等一套组合拳,企业出境投资在园区变得不再是难事。

201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中将苏州工业园区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和项目备案“单一窗口”模式向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