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全面开展跨江对接融合 加快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来源: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9-29 浏览量:20

今年以来,扬州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江融合发展重要举措实施规划》,一方面加强与上海和苏南城市对接,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扶持,有效促进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稳步推进各项对接融合工作

(一)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跨江对接融合。过江通道加快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扬州段全线81公里铺轨和电气化改造基本完成,连淮扬镇铁路完成先行开工段无房屋拆迁地段和施工便道用地交付,开展桥梁灌注桩施工。沿江泊位和内河干线航道建设稳步推进,江都港区鼎衡1#、2#舾装码头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仪征港区环球码头改建工程开工建设;运东船闸和芒稻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全面展开。机场开放取得成功,扬州泰州机场一类口岸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正式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机场。公共交通更加便捷,建成西部客运枢纽,开通扬州至南京南站直达客运班线。

(二)推进产业发展跨江对接融合。深化与上海结对合作,市领导带队拜访了上海奥锐特等一批重点企业,“4.18”期间举办了“上海结对园区扬州行”活动。截至目前,已签署政府层面合作协议4项,园区层面合作协议20项。全市对接上海项目库入库项目69个,总投资537.62亿元。积极与苏南企业开展合作,与腾迅、中兴、中金辐照、喜马拉雅等公司开展项目洽谈。加强与省级部门合作,市政府与省经信委共同签署了《共建江苏省互联网产业园合作协议》,首个省市共建的互联网产业园正式落户到扬州。园区合作不断深入,波司登(高邮)工业园获批,并获奖励资金1500万。江苏莘庄工业区(宝应)工业园已通过省级部门的审核,有望近期获批。扬州高新区与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仪征开发区与上海优乐加城市工业园、江都开发区与青浦出口加工区均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推动科教资源跨江对接融合。举办“扬州市政府与江南大学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扬州市政府与江南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市产研院、广陵区、扬州市食品产业园和江南大学签订了《共建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协议》,目前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已入选省产研院首批转正的研究所,获批科研经费750万元;另有16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截至6月底,全市已签订产学研项目339项,引进高校院所和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24家。

(四)推进公共服务跨江对接融合。加快推进卫生医疗合作,扬州市牵头设立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健康服务业专业委员会,这是长三角协调会首次批准由地级市牵头设立的专委会,为扬州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健康服务业的合作交流和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重要平台。资源共享领域不断扩张,全市共有16家机构44个临床检验结果被确定能够在全省范围内互认,今年已为群众减免医疗费用超过1500万元。积极开展旅游业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第二届自驾游大会和2015年中国(上海)旅游专业发展论坛活动。加大机动车监管区域合作力度,已实现检测结果在省内互认和异地检测。推进区域性数据共享,全市综合征信平台已实现与省平台的全面对接。

(五)推进生产要素跨江对接融合。资金要素方面,今年省政府支持扬州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的2.5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金融要素方面,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在江都设立企业孵化基地。人才要素方面,今年已举办四场人才对接活动,共邀请包括上海、苏南地区专家人才来访300多人次,与相关高校院所、专家人才达成合作协议近400项。

二、继续深化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一)进一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连淮扬镇铁路年内全面开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城庆前扬州段具备通车条件,年内建成通车。沪陕高速公路江广段扩容改造工程开工。

(二)进一步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合作。贯彻落实《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对接,推动召开省级协调小组层面的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的工作推进会议,在交通、产业、环境、旅游、同城化待遇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

(三)进一步推进产业项目合作。加快制定《招引上海、苏南等地的大企业大项目,促进扬州产业结构调镇与转型升级的办法》。重点推动各县(市、区)、开发园区与上海进行板块式对接,争取促成5-10项产业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合作,确保宝应共建园区年内获得省政府批准,并力争我市共建园区在今年全省综合考评中取得较好名次。

(四)进一步推进科教资源合作。推动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平台早日投入运营。在上海等地开展专场产学研合作活动,确保全年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400项。

(五)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健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健康服务业专业委员会工作架构、明确各工作小组职责,研究成立健康服务业发展投资基金,以及健康商业保险、服务环境、标准体系等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