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第二个“五年”,看“长三角”如何领跑“新”赛道!

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24-03-12 浏览量:73

2018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迈入第二个“五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新征程上,三省一市携手向“新”而行,奋力书写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篇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扬子晚报联合新民晚报、杭州日报、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等长三角主流媒体,邀请三省一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和领域,共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新图景。

 

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市委书记、南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新明表示,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战略地位突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点赞勉励的城市,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协作、生态共保共治、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持续推动新的‘沧桑巨变’。”

吴新明介绍,南通在已有过江通道3条基础上新开工建设4条,年底有望再开工1条,“八龙过江”格局加速形成;70%以上新招引项目来自上海、苏南,70%的规上工业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2020年跻身万亿城市行列后,去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达1.18万亿元、增长5.8%,总量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3位、地级市第9位。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要求,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联动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吴新明表示,南通将坚持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加快发展长江以北南通先行区,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推动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中国现代工业名城,有力支撑江苏更好发挥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在调研中发现,目前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处于从地方集聚向区域协同的关键跃升期,仍存在创新要素流动不佳、区域协同能力不足、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郝海平建议,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夯实协同创新体系。依托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科教及人才优势,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构建跨区域团队、开展跨区域交流与项目合作,整合中国药科大学、临港国家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医药集团等创新要素,包括人才、平台、资金等,围绕肿瘤、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面向下一代新疗法和原创药物研发,建立新型举国体制运行的长效机制,鼓励长三角各地依托联合创新中心,建设、整合高水平实验室及研究平台,打破区域空间壁垒,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增强协同攻关能力。

“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作为生物医药关键节点的‘孵化器’与‘加速器’可极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创新型企业,加速长三角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郝海平说,在人才建设方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团队,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同时,推动地方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

 

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融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常州市委会主委,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认为,长三角三省一市,应该一体化推动“四链融合”,让创新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畅通流动,充分发挥各省市的比较优势,形成有效合力。

蒋鹏举介绍,目前长三角各地在推动“四链融合”方面各显其能、各具特色,但同时,中心城市存在资源虹吸现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存在梗阻;资源配置存在瓶颈制约;创新生态环境有待加强,城市科技创新竞争无序性逐步加大,低水平资源争夺比较突出。

对此蒋鹏举建议,以重点产业链为主线,打造“四小时产业创新走廊”。他认为,产业链在“四链”中处于龙头位置,起着引领和主导作用,建议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推进区域分工有序有效,通过产业链布局引导推动“四链融合”。同时,加速资金、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推动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资源配置,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性水平。完善一体化推进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四链融合”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发挥绿电优势,打造长三角绿氢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勇表示,大丰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要求,深耕长三角,聚力一体化,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扛起大丰责任、展现大丰担当。戴勇介绍,大丰将持续深化产业互融,主动嵌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沪苏大丰产业集聚区、常州盐城工业园、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做好溢出承接、产业配套、成果转化文章。

今年全国两会,戴勇建议更大力度支持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建设,推动将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列入全国重大产业布局的载体平台和沿江、环太湖产业项目向沿海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促进更多产业政策在合作共建园区先行先试,引导大型国有企业到合作共建园区布局项目,更大范围推动产业跨区域协同,打造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戴勇表示,大丰还将进一步持续强化科创互联,聚焦新能源、海洋生物等重点赛道,积极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和科创平台,并发挥绿电优势,打造长三角绿氢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同时,持续优化服务互通。运营好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苏北健康管理中心,实行同质化管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长三角优质医疗服务,并进一步拓展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探索建立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优质发展资源“双向奔赴”。

 

AI赋能,推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智改、数转、网联三箭齐发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已有很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但设施并没有完全连通。整个生态环境其实是一体的,因此我们要把它们连接起来。”

然而“连接起来”这一目标实现起来没这么简单,需要有统一的接口和标准,需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周志华建议,这一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来解决,“建议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落地实施。”周志华期待,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特别是对于建设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设施,通过远程联网解决运维‘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样可以更统一地‘连接起来’。”此时,人工智能开始“大显身手”。“连接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对数据做出分析,辅助预判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建议应该采取的措施。”周志华表示,实现这一切,还需政府部门的投入、社会各界的关心,汇聚各方力量。

 

科技和产业创新,人工智能、丝路电商……长三角大有可为

“去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布置了六项任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首当其冲。”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说,不论是科创领域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还是产业创新领域“丝路电商”的先行先试,长三角都有明显的先发亮点、产业基础和一体化协同发展优势,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式。

张毅认为,在科技创新领域,长三角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人工智能为例,张毅说,人工智能是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中国未来参与国际竞争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发展非常快,上海牵头长三角地区在这个方面率先发展得如何,技术革命性突破能否实现,在产业应用上如何下先手棋,对我国非常重要。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来说,应用场景很重要。“我们的科技创新,要用好本身的科创能力和长三角现有的良好产业基础。这对于打造科创策源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毅说。

“在产业创新方面,国家把‘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批给了上海。跨境电商等‘新出海’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产业创新的形式。”他说,中国企业原来的“出海”是“往外卖产品”,而现在的“新出海”,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卖产品,“他可能是卖产品卖品牌,但背后是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

“以前通过亚马逊等国外电商平台往国外卖东西,现在是在SHEIN、Temu等中国电商‘出海’平台上贸易。因为直接掌握了国外用户,中国企业已经有能力来重新定义供求关系了。这就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转型。”张毅认为,如何用好“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政策,由上海带动长三角,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做更多的创新,很重要。

 

保持“空杯”心态,坚定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道路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创新创业四十年,正泰和广大浙商一道,坚持发扬“四千精神”,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不断跨越经济产业周期。

“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都是最确定的趋势。”南存辉说,浙商要保持“空杯”心态,紧抓学习应用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数字前沿技术,构建面向全球的开放式“产学研政用金”体系,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南存辉表示,怀着开放心态,应积极践行“地瓜经济”理论,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命运共同体。“紧紧抓住逆全球化带来的周期性投资发展机遇,寻求与国内国际各类企业的合作机会,才能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浙商力量。”南存辉说,要将企业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继续扎根浙江、接轨长三角、面向全国、走向全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

 

加速创新要素流动,构建长三角科创开放生态

“在新材料领域,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浙江省科协副主席王立平表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及浙江科技界要与长三角各地一道,共同探索高效协同的创新路径。

王立平介绍,浙江持续加强国家实验室体系等战略力量一体化培育,去年,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在浙落地,已整合长三角高水平科研院所在内的超千名国内外科研人员在杭集中攻关。王立平认为,要继续完善长三角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协同机制,支持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在三省一市共建创新载体,探索建立基础研究合作机制。

他认为,要强化长三角科产深度融合。截至目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长三角及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广泛合作,实现1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新材料领域之外,浙江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长三角优势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长三角联合攻关计划,形成一批标志性产业创新成果。他建议,应深化该项联合攻关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应该构建长三角科创开放生态。”王立平表示,浙江将持续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率先实现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全省域通用通兑。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三省一市技术交易市场加速创新要素流动。王立平认为,长三角科技界还需共同拓展国际创新合作,助力长三角科技产业加入全球高端供应链,持续以科技强、人才强、产业强带动经济强、国家强。

 

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产业全球竞争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其中还特别提到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让他倍感振奋。

“近两年,全球通用人工智能掀起全新热潮,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深刻地改变当前以人力和时长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产业形态,根本上重塑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刘庆峰说,以科大讯飞2023年5月发布的星火认知大模型为例,经过多轮升级,已在完全自主可控的算力平台和完全自主可控的算法基础上,实现了国内领先并快速对标世界先进技术的最新水平。

刘庆峰表示,未来,科大讯飞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不仅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民生刚需,也推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深度结合,打造AI for Science的科研新范式,助力高水平人才培养、交叉学科的突破,大力提升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和水平。

 

加快塑造智能制造标准中国品牌

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但也面临应用推广、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建议,要进一步支持智能制造的发展。

严建文说,智能制造有效带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渗透融入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研发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等加速重构,大幅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他建议,相关部门要抓紧推动智能制造系统和机器人重大专项(2030)立项实施,支持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控制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支撑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同时,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全球领先的“未来工厂”,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还要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批事实上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加快塑造智能制造标准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