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经济复苏之势:“稳”中有“进” 支撑力更强

来源:江苏经济报 发布时间:2024-03-12 浏览量:129

江苏是经济最强省份之一,区域均衡发展水平领跑全国,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样居各省域最前列。在2023年国内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增长“波浪起伏”的新局面之下,江苏2024年经济发展趋势如何,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价格是市场供求的信号,也是宏观经济态势的最敏感风向标。据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较2022年上涨0.4%;2024年2月,江苏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上涨1.2%。2023年江苏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3%、3.6%;2024年2月,这两项数据同比分别下降2.9%和3.0%,降幅均有所收窄。

这一系列价格指数的“微升”,有其特殊意义。相比去年,江苏生产资料与消费价格的同比涨幅均有所提升,环比涨幅的上升更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很多人所担忧的江苏经济“通缩”迹象正逐渐消弭。

2024年,江苏经济增长复苏的速度如何?发展趋势与2023年有何不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外贸、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将可能出现哪些新的变化?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省内多位知名经济专家。

 

整体态势:稳中有升 支撑力更强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认为,江苏经济体量大、外向度高,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在江苏表现得更为突出。

2023年,江苏经济增速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背后不乏多种力量的胶着博弈,预示这一轮经济增长复苏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上升过程。由于本轮经济复苏受结构性、政策性等复杂因素影响,呈现一个较长的演进过程,难以出现大规模全面复苏态势。同时,受经济回升、积极财政政策等影响,特别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带动效应,预计物价总体水平可能温和上涨。综合研判,由于支撑复苏的因素依然可靠,不会出现有人担心的“通缩”状态。

展望2024年,江苏经济增长复苏仍在途中,有望呈现增速稳中有升、支撑力更强的特征。江苏多年来持续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有望持续提升,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新要素、新动能将进一步累积。随着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的前瞻布局逐步进入产业收获期,江苏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将陆续涌现,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产业等。随着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瓶颈的突破,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葛扬指出,江苏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要想谋求更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新而行,积蓄发展新动能、树立发展新优势。从江苏经济指标来看,2024年应着力推进完善价格区间调控、重要民生商品供需平衡等新机制,切实提升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元年

2023年10月,江苏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召开,对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进行了系统部署。吕永刚分析,随着新政策、新思路、新布局的落地,江苏新型工业化将进入全面铺开、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在2024年乃至更长时间段,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将获得三方面的全新机遇。

一、产业“科创属性”“科技含量”将更强。江苏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持续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产业与科技融合性不断深化,将推动江苏制造加速向江苏创造转型。其内在逻辑在于,在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外部压力不减的情况,江苏制造只有转入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科创属性”“科技含量”,才能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打开量的增长的更大空间。

二、数字经济这一“关键增量”将发挥更大作用。江苏多年来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探索大规模、低成本、易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江苏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正是江苏制造加快“数智蝶变”的缩影。

三、“低碳化”“绿色化”将加速推进。江苏深入实施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节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升级改造,创建“零碳”及“近零碳”工厂,将带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形成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制胜未来的关键因素。

葛扬认为,“江苏制造”在全球工业版图中占有重要一席,有条件、有责任探寻新型工业化的新路。这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机遇。


生产性服务业将持续强劲增长

南京大学江苏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巫强指出,现代服务业对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2023年江苏共有10家企业、3个示范平台和南京、镇江两个示范城市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榜单,新晋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截至2023年底,江苏共有29家企业、13个示范平台、5个城市跻身这一国家级榜单。2024年江苏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软件、设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有效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

巫强预测,2024年江苏现代服务业增长的新亮点可能是:在“智改数转网联”的推进过程中,将涌现出一大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成为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兴产业主体。这类专业化、高素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龙头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部门独立经营,从原先龙头企业中脱离开来,不仅服务于原先龙头企业,而且将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方案向外输出;二是现有的信息化改造服务商、工业软件企业和新兴人工智能企业、智能装备企业,作为第三方投身江苏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的蓝海,在其中快速成长为专业型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吕永刚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创新转型和高端化发展离不开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从“江苏制造”转型“江苏创造”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望2024年,江苏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原因有三。一是有内在需求。无论是传统产业焕新还是新兴产业壮大,都需要提供创新技术的科技服务,需要智能化应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需要科技金融等金融赋能,需要提供更高效便捷和更低成本的现代物流,需要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供应链管理等。随着产业高端化转型,尤其需要法律服务、评估检测、会计审计、税务服务、咨询评估、创意设计等专业化服务。二是有供给优势。江苏拥有发达的城市群、都市圈,在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要素、人才上具有综合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外头部企业的研发、设计、数据服务等功能性总部落户江苏,表明对江苏市场前景的看好,其示范带动效应将在未来不断显现。三是有营商环境优势。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度及政策较敏感、对发展环境要求高,江苏致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供给、推动政策集成创新,这些都有利于打破生产性服务业进入的“玻璃门”问题,打开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全新空间。

 

外贸:稳增长有压力 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所研究员蒋昭乙预测,2024年江苏外贸将呈现三个趋势。

第一、随着我省稳外贸政策不断落地,叠加RECP的红利释放,我省2024年出口方面依然可能保持稳增长。其背景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海外需求低迷,处在去库存周期,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不确定性加大,我省出口稳增长有一定的压力。短期内美联储很可能仍旧不降息。2024年1月利率会议上,美联储连续第四次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2023年以来最高水平,人民币汇率仍承受着较大压力。

第二,出口地区多元化趋势不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包括江苏在内的全国外贸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提振了区域贸易的发展。

第三,“新三样”产品仍是出口主力军。从国外来看,全球对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我省“新三样”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仍很旺盛。因此,未来“新三样”出口较为乐观,但不排除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干扰。目前,我省“新三样”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美。美国不遗余力地通过引导资本市场的情绪,全力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2024年年初,欧盟计划动用补贴或“关税大棒”等贸易武器,在与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中保护欧盟企业。

虽然2024年江苏外贸保持正增长、增速加快的可能性不小,但也必须看到,江苏进出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新挑战。从内部看,省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从外部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国际贸易环境很不稳定。

蒋昭乙认为,2024年,江苏外贸增长复苏同样拥有一些利好因素。外贸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江苏正加快推进外贸结构和布局调整措施。例如,支持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新型业态,支持发展区域性合作机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

外贸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外贸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江苏正推进一系列外贸质量和效益提升措施。如,支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和贸易方式,提升外贸环境友好度和社会责任感。

外贸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为了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江苏将继续出台一系列外贸风险防控措施,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外贸保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科技自立自强将跃上新层级

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认为,2024年,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新目标引导下,江苏科技自立自强将跃上新层级。

江苏将深化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新一轮的改革,科技部门职能更清晰,大科技工作格局正在加速构建;联动更有力度,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聚合多方资源冲击科学高峰;体系布局更完善,围绕发展世界级产业集群部署创新链,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更加注重创新链、产业链的融通创新;创新氛围更优越,对标国际领先,加快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中心。2024年江苏将探索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赋予其科研自**。同时,江苏将加大人才激励与减负力度,推动更多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