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视角下的低碳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参考网 发布时间:2022-06-28 浏览量:34

摘要:目前,碳中和是焦点和热点问题,文章论述碳中和与低碳乡村景观设计有关内容,剖析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碳增汇、碳减排理念为切入点,从提升自然景观碳汇功能、运用低碳环保建设材料、降低景观维护的碳成本与积极开展低碳行为教育四条路线,提出乡村景观低碳化对策,为此后更深入研究低碳乡村景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中和;低碳乡村;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6-0-03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过度的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频发,各个国家不得不提出相应的净碳措施,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摆脱社会困境。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1]。随着城市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向乡村渗透、转移与集聚,乡村碳排放总量形成了不可逆的增长趋势,这引发了诸多的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如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损,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加剧等。目前,大部分研究人員对城市低碳景观研究较普遍,但对于同样存在较大碳排放问题的乡村景观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从乡村低碳景观着手进行研究。

1 碳中和的概念与低碳乡村景观设计内涵

碳中和是指某一个组织在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二氧化碳的消除技术达到平衡[2]。因此需要一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边提高碳汇能力、实施碳封存技术,使用一系列固碳措施实现碳排放量和吸收量平衡,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社会各领域广泛达成的共识,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让人们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实现社会环境绿色低碳转型和高品质发展。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形式,在推动实现绿色生产、低碳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低碳乡村景观设计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乡村景观的特征,利用好场地中乡土建筑、乡村田野、乡土植物和村内道路等基本元素,以生态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弹性规划为优先原则,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与相关材料,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实现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尽可能体现乡村的自然与原生态之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维护、垃圾清洁、植被养护工作等研究范畴。由于农村本身的绿色特性,乡村建设融合低碳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将生态影响降至最小,可以改善当前的环境状况与居民的生活环境;二是可以有效减少有关单位的资本投入、减少人为干涉与各种人力资源,大范围缩减建设成本;三是能够充分打造满足时代要求的景观。因此,充分发挥乡村独特优势,致力于低碳乡村景观设计,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人居生活水平,以及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 乡村景观建设现存碳排放问题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十分迅速,也促进了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在乡村景观建造和改造过程中,一味追逐模仿网红地域,缺乏乡村地域特色,公民低碳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十分严峻,此类现象致使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使用建材资源、长途运输外来植物、随意堆放废弃物品等,破坏了乡村环境,形成了低效率、高耗能、高碳排、高污染的趋势。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碳排放问题。

2.1 景观碳汇功能不合理

乡村景观中的绿色植物、水域湿地等都是很关键的自然碳汇场所[3]。但是,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导致乡村绿地的自然生态空间不断缩小,绿地自然生态系统趋于破碎,正常的环境结构与功能被严重破坏,导致碳汇功能变弱。

2.2 材料使用碳排放量高

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峰期,农村的自然绿地景观逐渐被人工硬质铺装取代。为了避免建设材料对乡村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乡土化材料的选择尤其重要。盲地挑选施工材料不仅影响施工质量,增加工程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乡村自然环境,对节能减排产生负影响[4]。

2.3 景观建设维护成本高

乡村基本景观形成后,为了最快呈现最终景观效果,设计师与施工人员通常采用植物移栽、人为浇灌等单一手段和技术,导致乡村建设初期投入较多、后期维护成本高,引起变相生态掠夺、资源可持续性与循环性差等问题。

2.4 景观低碳宣传待加强

在乡村景观建设完工后,部分废弃建材乱堆乱放,成为未处理的工业垃圾。一些村民也具有在自家附近的道路、田间或水渠等乱扔垃圾、堆放废弃物的不良习惯。由于缺乏正确指导,村民低碳环保意识与乡村景观环境共建的主人翁意识薄弱,人为原因造成的碳排放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3 碳中和视角下的低碳乡村景观设计应用策略

3.1 提升自然景观碳汇功能

在绿色生态乡村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物自然碳汇中的主要载体。因此,在低碳乡村景观研究中,乡村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绿地资源,合理分布绿地空间,按照因地制宜的植物种植原则,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培育整合地方特色的乡村自然景观[5]。种植乡土植物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与低维护的要求,提高植物的自然碳汇能力,减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因人工参与维护的碳排放消耗[6]。大量增加本土绿植数量,如在田间与河边种植各种各样的树木改善生态环境,创造风景各异的自然生态景观[7]。蔬菜种植、特色养殖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因此,根据当地环境气候、风土条件、地质水文等特点,建立茶园、水果采摘等特色的农田种植养殖模式,既能使用本土品牌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又可以因地制宜形成农田自身营造的田园生态景观。此外,可在村庄道路两侧布置绿化,进一步发挥道路固碳的作用。但是,植被尺寸的组合使用要适度,缩减大尺寸乔木的数量,避免在收集、挖掘和种植等环节中产生过量的碳排放,造成能源过量消耗。由表1数据表明,如果在乡村植物景观设计中以乔木和落叶植物为主,能够更好地提升乡村自然景观的碳汇功能。

3.2 运用低碳环保建设材料

在设计阶段之初,应注意计算从材料生长到制造、材料运输和维护每个环节的碳成本,应优先选择使用寿命长、可回收的低碳低耗能材料。乡村建筑材料尽量选择当地原材料,以节省运输成本且易降解。避免选择合成材料,一些必须使用的合成材料,如钢和玻璃等,也应更加注意产品成分。根据各种道路铺设材料特征(见表2)可知,透水砖、鹅卵石适用于村内道路铺设。乡村可集中设置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等交通驿站,实现节能降耗。停车场的材料和铺装形式可使用透水砖铺装,即采用当地石材进行间隔铺设的铺装形式,每块石材之间保留大于10cm的缝隙。此外,应注重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尽量搭建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场所,从源头上减轻乡村景观建设对自然能源的损耗。废弃材料的利用一般可以保持本有的构造,只进行简单处理与修复,或分解、组合、重构和艺术化加工废弃材料,融合当地历史文化典故或传统习俗,再运用于乡村景墙、建筑之中,以强化乡村文化地域性,符合当地气质与特色,让游客耳目一新。

3.3 降低景观维护的碳成本

维护工程是乡村景观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规划时就应考虑维护工作。在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工程质量,同时开展维护工作,避免后续工程返工。维护工作包括乡村绿植景观与乡村道路维护等。由于乡村景观绿化是一项持续的项目,会持续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在设计时与景观施工结束后,都要考虑植物景观的生态原则。例如,保证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减少使用化学药品,优化植被生长需要的治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而且可以降低后续补值所需的费用和碳成本。乡村景观植物灌溉所用水源尽量利用现有河水和自然水源,减少使用洒水车和水泵进行人为灌溉所产生的碳排放。在需要人为施水的地方,最大限度地采用微喷灌、滴灌技术等新型灌溉措施,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减少电力能源消耗[9]。杂草容易影响乡土绿化植物的养分吸收,应选择人工除草,可以保持土壤肥力,从而为乡土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10]。同时可以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优化除草技术。加强乡村道路扬尘防治工作,对车流和人流量较大的道路合理安排水车进行扬尘防治处理,进行高频次、持续性的保潔,保证道路景观效果的同时有效提升空气质量。

3.4 积极开展低碳行为教育

在乡村低碳景观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景观科普宣传与示范作用尤其重要。政府与个人都应履行自身职责与义务,积极参与其中。改善环境从垃圾处理开始,政府应建立相关督促机制,在乡村景观施工建设完成后,督促相关人员有效管理与处理剩余工业废弃垃圾。村规约束村民不可随处乱扔垃圾,还村庄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村内可以建设沼气池,筛选有利资源为田地增肥。在碳中和行为实践中,政府应逐步采取加强引进低碳环保设施等措施,发挥带头作用,创建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的低碳平台。通过发起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垃圾分类、屋顶自制绿化、庭院自创微景观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到低碳行动中。发挥景观科普宣传作用,建立低碳科普站、湿地低碳博物馆,倡导绿色出行、共享理念等,积极带动人们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调整人们的价值观,从根本改变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培养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树立与乡村景观环境共建的主人翁意识,有效解决人为原因造成的碳排放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 结语

低碳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要求。基于此,文章尝试从“碳增汇、碳减排”的理念提出碳中和视角下的低碳乡村景观应用策略。通过乡村本土植物景观发挥固碳释氧的作用,运用低碳环保材料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减少景观维护的碳成本,推动乡村景观的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低碳行为教育,解决人为原因造成的碳排放问题,有效运用低碳的理念,紧紧围绕乡村生态和村民生活发展,增强乡村景观建设效果,力求设计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低碳乡村。

参考文献:

[1] 孙金龙,黄润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宣示以更大力度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J].中国生态文明,2020(5):14-16.

[2] 邵伟强,刘妍.全球主要国家开展碳中和的做法及经验借鉴[J].西部金融,2021(7):25-31.

[3] 李咏华.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低碳乡村景观优化策略初探[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2):11-14.

[4] 王蒙蒙.低碳理念下的城市风景园林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22,45(4):107-109.

[5] 陆珍.低碳视角下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6] 魏维轩,董楠楠.低碳乡村目标下的上海典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园林,2022,39(1):33-40.

[7] 吴东荣,黄天芸,殷晓茵,等.低碳经济视域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J].环境工程,2021,39(11):232.

[8] 史红文,秦泉,廖建雄,等.武汉市10种优势园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9):87-90.

[9] 孙迎新,胡亚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21,44(23):121-123.

[10] 阿丽香.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43(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