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欧洲乡村更新奖”的德国韦亚恩是如何成为乡村振兴典范的?

来源: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 发布时间:2021-12-14 浏览量:44

如何应对乡村发展危机、促进农村繁荣发展,是大多数国家曾经或将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德国作为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与之伴随的乡村更新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韦亚恩成为了一个典范,它曾在2000年获得德国乡村社区的“宜居乡村奖”,2004年获得“欧洲乡村更新奖”。今天我们就来分析韦亚恩的发展经验,并且看一下对我国乡村振兴能带来哪些启示。

韦亚恩概况

韦亚恩是一个由21个村庄组成的社区,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山脚下。其处在慕尼黑通往萨尔茨堡的A8高速公路上,距慕尼黑约38千米,面积为46.7平方千米,拥有约3400个常住居民。布置有商业、工业企业、居住、城镇干道等设施。

发展背景

德国整合性乡村更新

德国乡村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

▷乡村重建发展阶段:二战结束后,德国乡村普遍采用推倒重建的方法,其中巴伐利亚州遵循“城乡等值化”消灭了城乡差距但存在众多弊端。

▷乡村更新发展阶段:1976年乡村更新被写入《土地整理法》,乡村工作重点转移到乡村地区特色形象的保护和塑造,村落与整个乡村地区发展相结合,并积极推动居民参与,构建乡村地区区域内部的新角色和新意义。

▷乡村整合发展阶段:2004年“农业机构和海岸地区保护议程”建立专门的“整合性乡村地区发展框架”,将乡村更新、田地重划和农业结构发展规划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开始了整合性乡村更新规划。它是一种将整片区域中已经不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乡村做必要的、有计划的营建活动,目的是促进城乡整体均衡、协调发展,同时保留或挽回原来农村的独特魅力。

韦亚恩乡村发展危机

20世纪中期,慕尼黑人在厌倦了城市生活之后,开始向往农村惬意的生活,韦亚恩的房地产建设骤然兴起,然而由于缺乏对农村地域特征的深入理解,一批新建建筑有着与农村格格不入的城市风格,使韦亚恩的传统景观遭到破坏。在长期受到慕尼黑城市扩张的影响之后,韦亚恩的土地和房屋价格变得非常昂贵,当地的年轻人无法负担土地和房屋的费用,不得不到城市谋生,于是造成了青壮年流失的问题,农村失去了内在生长的活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外流、传统景观遗失等问题,韦亚恩于1993年开始了乡村规划与更新。为了制定符合公民需求的规划方案,韦亚恩政府、各学科专家与当地公民在研讨会上展开了讨论,最终确定了摒除城市化影响,延续乡村传统生活的发展方向。韦亚恩政府用20多年的实践走完了乡村更新,整合性乡村更新2个阶段,实现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策略与内容

整合性乡村更新与城市更新截然不同,取决于什么是村民最需要的或者他们的愿景是什么。村民和参与者的意见对乡村社区和乡村的工作中心起决定性作用。在政府的主导下他们围绕着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生态以及社会文化来开展整合性乡村更新。其实主要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聚共同的发展愿景

城市化导致的乡村身份丢失是整合性乡村更新的重大挑战。对此,韦亚恩村民提出了共同的愿景:“我们希望成为农村”。通过村民积极参与凝聚的共同愿景决定了乡村更新的计划:要通过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村民更有自豪感与归属感;通过更好的营造让其成为一个既现代又保持传统的村庄。村民思想的发展也大大的提高了公众实质性参与的主观性,为乡村更新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2.土地管理的有效运作

由于德国的耕地实行遗产继承制,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耕地被不断分割,因此呈现出面积狭小且归属分散的状态。耕地的散乱不仅导致农业产量低下,还对公共交通及生态环境的连贯性造成了影响,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合并小块农地、重划田间道路,将原本破碎无序的土地整理成大型耕地。

韦亚恩在进行土地整理时,首先对村庄外围的土地进行调研分析,划定农业条件不佳、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不全的耕地,由政府向农民自愿收购,收购回来的土地作为“储备用地”。在对耕地、保护区、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时,如果需要在未被收购的土地上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可以用已购得的“储备用地”与农民交换,并适当增大分配给农民的耕地面积。这样不仅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使交换工作简单可行,而且学校、运动场等公共设施也可以建立在位置更好的区域,有利于村庄的建设。

3.注重生态保护,阻滞城市蔓延

整合个人交易场所,促使小型商户向当地高科技企业的转型,分散布局了地方的商业和居住生产活动,并促进就业,进一步有效结合了乡村的生活和工作,满足职宿平衡和乡村生活传统。原来废弃的旧农场和建筑翻新回到它们的传统形式,维持了它们的乡土特色和功能。

同时作为生态系统提升的一部分,韦亚恩开展了对生态农业的实践,以实现森林保护和布鲁克斯的部分区域重新回归自然化,一次限定建成区的蔓延扩张。另外景观设计师在对河流周边的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之后,将河流两侧的耕地置换到其他区域,沿河两侧设立缓冲区,种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一方面起到了对雨水多级净化的作用,保证了河流的水质,避免了被化肥污染,另一方面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生物栖息环境。

4.公共空间的塑造

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之前,需要对韦亚恩整体环境的脉络进行全面梳理,包括现存所有的建筑、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木栅栏、花园、绿地等所有“视觉上”相关的元素,力求在建设中全面保持韦亚恩传统的景观风貌,而不仅仅是对单一历史建筑物的保护。基于对现状的综合评估,首先拆除了一些破坏传统风格的新增建筑,其次对始建于1803年的Kloster修道院进行修缮,作为历史遗产保护起来,并以修道院为中心扩展了主要街道和广场,作为居民日常休闲活动及庆典举办的场所。在道路上用绿化带划分车行道和人行道,避免了人车混行和路侧停车的问题。

5.政府主导与网络协作

市政当局、专家建议人们通过当地委员会,促进韦亚恩发展平稳运行。援助的领域有专家评估,项目设施,组织伙伴关系发展能力建设和战略规划等。他们通过各自的专业,来进行记录和报告,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公关和领导力的发展。同时与其他乡村,通过网络和专业帮助公共和私营伙伴关系合作,促进乡村发展。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保证了韦亚恩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休闲价值与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发展。

决策流程

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1.“乡愁”是乡村延展的根基,丰富乡村建设的内涵

从2005年新农村建设到2008年“美丽乡村”,从2013年“乡愁”到2017年乡村振兴和2018年的田园综合体,似乎让人感觉到了“乡村时代的回归”。然而更多的则是乡村传统熟人社会被打破,形成以“村民——新经营者——游客”为主的新邻里结构,现代“工业化式”的乡村建设模式毁灭了中国传统的乡村空间结构。

韦亚恩充分利用政府充分出台的城镇化政策法规,挖掘自我内生要素的动力源,韦亚恩不是被发展成商品化的农村,而是在“我们希望成为乡村”的愿景之下,恢复当地原来的面貌,延承乡村文化。增加了村民对社会和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2.均衡的城市化和生产力布局更有利于乡村发展

韦亚恩分散布局了地方的商业和居住生产活动,并促进就业,进一步有效结合了乡村的生活和工作,满足职宿平衡和乡村生活传统。不止是韦亚恩,德国走出了一条以小城市(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通过空间规划和区域政策引导工业向小城市(镇)布局,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发展。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各类资源明显向大城市集中,这种以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农民大跨度转移就业的人口迁移模式,对乡村腹地的带动效果较差。应深刻反思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在基础设施投资、医疗和教育资源布局、土地指标分配等方面为中西部地区县城和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把小城市(镇)这个节点做活,增强其辐射和带动能力,才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点。

3.土地整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韦亚恩通过土地管理的有效运作,地方政府能够控制土地销售和增长以及规范调控农村土地市场,保证韦亚恩有合适面积的土地供应的可续持发展。同时主要推进农地整治,解决细碎化问题,以利于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后来,把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作为乡村土地整治的重点,在乡村土地整治中突出景观和环境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主要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以及腾退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没有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因此,应赋予我国农村土地整治更完整的功能,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平台,推动土地整治与农业规模经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和环境保护等相结合。

4. 宜居是目标,也是形成“共同愿景”的基础

目前中国的乡村宜居从舒适性、健康性、方便性、安全性都存在很多不足。韦亚恩则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驱动的发展阶段。以现代农业为“硬核心”,积极发展本地农场、有机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重视乡村旅游;同时又以乡村社会文明为“软核心”,鼓励多方参与建设,挖掘并提升乡村资源,巩固乡村作为居住和生活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软硬环境”的双赢。

德国韦亚恩的整合性乡村更新是和农村地区土地整合管理及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相连,通过完善的顶层法律框架制定,科学的规划管控和公民的积极参与,使乡村发展规划得以实施。韦亚恩“我们希望成为的农村”的愿景,实现同等的生活条件的战略,为中国都市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作为乡村设计和管理的新工具新手段,整合性乡村更新可以在满足乡村经济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城乡地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完善整合性乡村更新,今后尚需根据国情加强乡村更新要素、空间布局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行动计划等研究并指导新型城镇化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