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奋力推进交通领域三大结构升级

来源:交通建设与管理 发布时间:2024-06-13 浏览量:35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交通运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崇高使命。在浙江考察期间,又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要求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

浙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先行先试、多措并举,全力加快绿色交通发展,奋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用能结构和出行结构优化提升,全力当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排头兵。

 

优化运输结构 构筑“四港”联动发展新格局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是奋力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任务。浙江以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为抓手,推进大宗货物集疏“公转铁”“公转水”,沿海主要港口绿色集疏运比例达78.7%,宁波—金华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

完善设施体系。浙江聚焦铁路和水路“干线+支线”运输中的关键卡点堵点制约,成链规划、整体推进。目前,浙江建成甬金铁路双层高箱海铁联运示范线,助推陆海两大国际性开放枢纽一体化发展;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全面贯通,打通内河千吨级航道网关键堵点;加快建设浙北内河集装箱运输主通道,构筑内河三层集装箱海河联运主通道;嘉兴外海进港航道(鱼腥脑航道)通航,消除杭州湾海上“断头路”。

布局联运网络。浙江积极拓展内陆腹地,开通海铁联运线路百余条,业务辐射16个省份65个地市,全省海铁联运量居全国第二。嘉兴港开通全省首批64标箱内河集装箱航线,全港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增至29条。浙江开通江海直达准班轮航线,打造江海直达船舶“运力池”,船队总运力扩大到14艘18.6万吨。

深化数字赋能。浙江上线“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整合打通班轮公司、货代、仓库、码头、驳船等系统100余个,汇集海运、空运、陆运、口岸各类物流数据超1.3万项、1000万条;打造“一网智联”应用,提供“一站式”服务,覆盖企业2万家,推动多式联运订舱操作效率提升40%。

强化规则衔接。浙江成功创建6个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新义乌“第六港区”模式,与通关、检验检疫、退税、结汇等一体服务,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首创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CCA)模式,“一单制”业务覆盖重庆、义乌、合肥等30余条海铁联运线路。

 

优化用能结构 加速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升级

运输装备是移动源碳排放和大气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浙江始终坚持淘汰、更新两手抓,凝聚政策“组合拳”,科学引导车船结构加快向绿色化、专业化转变。

高标准淘汰老旧营运货车。浙江采取经济补偿、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综合措施,在全国率先鼓励淘汰国四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累计淘汰7.7万辆,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占比降至14.3%、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仅为1.5%。

大力推动公共交通新能源化。浙江实施财政补助政策,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领域应用力度,各设区市主城区公交、出租汽车新能源化比例分别达90%、85%,全省亚运6市主城区实现公交车新能源化全覆盖。

加快新能源船舶推广应用。浙江以湖州创建“内河绿色航运廊道”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推动内河新能源船舶更新应用。推广新能源船舶74艘(LNG双燃料动力船舶8艘、内河锂电池动力船舶66艘)。建成投运国内首艘2000吨级集散两用新能源运输船“东兴100”轮,相比传统燃油货船,每年可以节省燃油1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吨,运营成本降低80%。


优化出行结构 构建公众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围绕“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目标,浙江连续10年高位推进治堵攻坚战,加快建设城市绿色出行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浙江建立起自上而下、从全域到专项的绿色出行规划体系,为绿色出行提供清晰的发展蓝图和量化目标。出台《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实现“两年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总目标,并将绿色出行创建行动纳入《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完善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影响评价制度。

推动公交优先。浙江优化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和站点设置,构建公交专用道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智能服务水平,提高公交准点率、运行速度和安全性,持续改善公交出行体验。杭州、宁波、湖州、金华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杭州、宁波等10个城市获得“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称号。

加强宣传引导。浙江每年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大力倡导公交出行、绿色出行,积极引导群众改变出行理念和出行习惯,特别是“礼让斑马线”成为浙江一张“金名片”。杭州为引导公众绿色出行,出台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措施,乘客最低可五折乘坐公交、地铁,深受群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