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根”到“深耕”,绍兴越城“结识”更多长三角“芯”朋友!

来源: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15 浏览量:47

日前,复旦大学首批科研团队入驻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绍芯实验室,标志着该“顶配版”综合性科创平台建设迈入新阶段。放眼江浙沪,已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形成了默契分工与紧密合作。江苏以封测为主,无锡和南京是重镇;浙江以材料、设计与制造为主,杭州占比最大;上海则被誉为芯片产业的“明灯”,汇聚顶尖企业和研发机构。

在“高手林立”的长三角地区,如何竞逐“第一动力”?朝着浙江集成电路“第一区”的目标,越城自内向外,激发引领未来的澎湃动能——越城之“内力”,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不断深度融合,为新一轮产业发展期不断蓄力。从“生根”到“深耕”,越城已集聚起近百家集成电路及相关规上企业,初步形成以特色工艺、先进封装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条,产值规模超500亿元,前景“豁然开朗”。

越城之“外力”,是错位嵌入长三角产业分工,与“芯”友共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合力。近年来,越城高起点启动建设绍芯实验室,引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推进高端人才供给侧改革。当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东风吹拂,越城的“芯”梦想得益其间,也将反哺全局。

 

强强联手 补上“缺失的拼图”

入驻绍兴将近一个月时间,来自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实验室的中试线规划设计工作。未来一年内,核心团队成员将达到100名,人才总量达200人,五年内或将达到千人规模。

从产业布局来看,浙江已逐渐形成以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为核心的环杭州湾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链的高水平协同发展,对区域内企业而言,意味着更为广阔的市场、更充分流动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以及更大规模的改革红利。

越城区地处杭州湾金南翼,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借助更多长三角地区的高校力量,突破芯片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问题,是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关键目的。”在越城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看来,吸引学校高层次人才、重大成果、产业资本等要素聚集,并与本土产业深度咬合,能创造出更大增量价值的“缺失的拼图”。

当然,需求契合是成功合作的关键。“入驻绍芯实验室之前,复旦大学就与芯联集成、长电集成等绍兴当地的集成电路头部企业有了长期深入的合作。”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有关负责人认为,绍兴当地有扎实的产业“土壤”,有助于高校科技成果更快从“书架”走向“货架”。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研究和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单位之一,复旦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有顶尖科研团队和高能级科研平台,将助力锻造支撑当地产业发展的“塔尖重器”。此次与绍兴的“续缘”,是“双向奔赴”,亦是共赴产学研融合的“新赛道”。

根据相关协议,复旦大学将派驻集成电路领域材料、工艺、器件、设计、人工智能等跨学科跨学院的顶尖团队,按照“顶天立地”的宗旨,加速打造区域性科研引领阵地。其中,“顶天”指的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比如双方已先行启动“1纳米集成电路关键器件技术中心”“存算一体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在集成电路前沿领域加快突破;“立地”则是指对企业的赋能与成果的转化,与当地集成电路头部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及人才引育工作,并吸引更多初创企业落地绍兴。

创新的过程,也是人才培育、集聚的过程。“科创平台的能级跃升可以吸引集聚更多国际国内领先项目和高端人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绍芯实验室与复旦大学联合引进的国家级人才,可以同时成为复旦大学的兼聘研究员,享受复旦大学相关政策。创业期间,该人才还可以通过“旋转门”机制,在创业者和高校教师两个身份之间双向流动、两栖发展。

特别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今年年初,《越城区全域空间战略规划图》发布,全貌酷似一只靴子的鉴水科技城首次“亮相”。未来,绍芯实验室的核心将迁至鉴水科技城,让这只“科技之靴”更具智慧,成为越城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科创体系中的“制高点”。

 

引才育人 埋下“未来的种子”

对于集成电路产业来说,技术永远是第一竞争力,而技术来自于人。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到2025年,绍兴集成电路相关人才需求量为7.9万余人,而当前的相关人才保有量仅有2万余人,绍兴本土高校培养速度无法填补人才需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杭电绍兴校区)的落户,无疑将为绍兴“芯”产业发展埋下一颗颗“年轻的种子”。

据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特色学科群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也是该学科全国首批18家博士点之一,迫切需要借助新校区实现新发展。再看绍兴,虽然有多所本科院校,但公办本科院校不多,杭电的入驻将为充实当地的高等教育力量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说,彼此的需要造就了“联姻”的佳话。

根据规划,绍兴校区未来将集中导入杭电集成电路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体系,达到5000余名师生的办学规模,重点打造成为全省最具引领力的标杆性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之一。

为了让师生提前适应并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去年初过渡校区建成投用,目前已有100多名师生从杭州来到绍兴工作、学习。这一年多来,他们亲眼见证着校区周围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目前共有5个校区。绍兴校区建成后,无论从面积还是招生人数看,都仅次于下沙校区。”杭电绍兴校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从下沙校区开通了往返于绍兴的班车,不到一小时就可自由切换杭绍间的双城生活。

尽管距离正式校区“亮相”还需要一些时间,但学校已和周边的芯联集成、长电集成等一批国内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联系,使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接轨。学生不仅在学习阶段能就近到企业实习,毕业后也有更广阔的就业渠道。“集成电路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其产业的发展愈发注重生态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一位杭电绍兴校区的教授告诉记者,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能让学生的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接轨,也能反过来赋能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人才储备。“期待着这些出自绍兴越城的‘芯’人才,也能成为未来绍兴乃至浙江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的中坚力量。”

从集成电路“二次创业”的角度看,企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才能支撑起区域高质量发展起势、成势。近年来,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在绍兴文理学院设置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深入开展芯片产学研合作。此外,越城还开辟了集成电路引才专线,不断北上、南下寻觅城市“合伙人”。这无疑是越城对创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集成电路人才“蓄水池”的种种战略支撑,而今,梦想已开始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