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30 浏览量:29

一座让世界读了2500年的东方古城苏州,以0.09%的国土面积和全国1%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的经济总量、3%的工业增加值、4%的实际使用外资和6%的进出口总额,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9%,领跑全国大中城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大市、开放大市和制造强市,苏州聚焦时代命题,找准定位、奋力前行,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6月26日,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带队走进江苏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发布会苏州专场,全面阐述坚持开放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苏州目标、苏州作为和苏州路径。

 

激发科技创新“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时曾说,‘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总书记对苏州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厚望。”发布会上,吴庆文深情回顾总书记对苏州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殷殷嘱托更加坚定苏州决胜未来的战略布局——持之以恒推动开放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吴庆文介绍,为完成这样的目标,苏州聚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实现创新人才荟萃、创新主体云集、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流的发展愿景。

打造多元创新交流平台。目前,苏州已与20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合作,近5年累计实施产学研项目超1万个,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000亿元、全省第一。当前,苏州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抓手,推进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力军”。目前,苏州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5万家、全国第一。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全国第三。国家高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第四。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超1050亿元,其中95%以上来自企业。苏州将共建一大批创新联合体,力争在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动态全覆盖。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苏州重点从成果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发力,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徐积明介绍,深度挖掘企业技术需求,苏州系统梳理全市400多家实验室、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按产业方向、以科创联盟形式进行整合,全力打造“一产业细分领域一科创联盟”,引导联盟服务企业。与全国重点高校院所共建成果转化中心,在一流高校周边设立科创飞地,主动挖掘技术成果,推动项目异地孵化、在苏转化;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工程化服务平台。发挥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等平台作用,让更多研发成果走出实验室。

 

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秉持“敢为天下先”的开放创新精神,发展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地级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之城,也形成了苏州开放型经济的鲜明特征。当前,苏州拥有1.8万家外资企业,吸引175家境外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86个,累计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三,去年实现进出口2.45万亿元。今年1—5月增长10.4%,规模接近同期历史最好水平。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呈现新动向,苏州充分利用开放型经济和制造业优势,不断探索引资新方式、新举措,吸引外资继续看好苏州、深耕苏州。苏州市商务局局长孙建江介绍,去年以来,西门子艾闻达中国区总部、康宁药物智能化合成等一大批优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今年3月,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项目“拿地即开工”。总投资20亿元的太古可口可乐项目实现“五证连发”,从签约到开工仅历时8个月。通过全力构建全球化招商网络,苏州今年还将派出超200个团组招引更多“创新合伙人”。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表示,新时期新形势下,苏州还在更大更深层面推进改革,集聚融合全球一流创新要素资源深入参与创新发展,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的新空间。

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数据自由流动、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借鉴先进规则,努力为创新提供足够的机制保障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做强载体平台。增强开发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拓展中新、中德、中日和海峡两岸等载体平台的开放创新能级。优化开放环境。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在出入境、人才引进、医疗保障、居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软服务”,为外籍人士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是世界看中国、看江苏、看苏州的重要窗口,今年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宏表示,瞄准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努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营造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我们的目标是让‘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成为苏州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吴庆文表示。

 

培育苏州智造“新动能”

制造业是苏州最大的“看家本领”,也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当前,苏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支撑有力,并在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光子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苏州主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今年苏州以“新年第一会”的形式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到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形成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跃上5万亿元台阶。“目前,苏州立足省‘1650’产业体系部署,正在全力打造由10个产业集群和30条产业链组成的‘1030’产业体系。”苏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范建青表示,围绕苏州“智造”,重点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3个方向发力。

推动传统产业以“智”增效。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提质焕新,大力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早在2016年,苏州就开始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全市财政每年投入近20亿元,累计推动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过3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未来,苏州将以获评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持续加大投入,每年开展1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估,全力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苏州样板”。

推动新兴产业以“智”赋能。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进一步推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新兴产业优势。支持生物医药、纳米科技、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未来产业以“智”提速。加快布局光子、量子技术、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积极开辟新赛道,全力在低空经济、智能车联网、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抢占先机。

“苏州是链接世界的要地、产业配套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福地、对外开放合作的宝地,同时还是多元文化的融汇地、高品质生活的首选地、众多应用场景的新生地、一流营商环境的示范地。”吴庆文表示,苏州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向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