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结构稳步升级,地区差异不断缩小
2019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继续呈现稳步优化发展态势,总体表现为地区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小幅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较明显上升。2019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4.0%,较上年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约占38.8%,较上年比重下降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约占57.2%,较上年比重上升3.2个百分点。
但是,省际之间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详见表1)。上海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鲜明,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至25.3%,较上年比重降低1.3个百分点。江苏的情况与上海相似,浙江的第二产业占比出现小幅上升,第三产业占比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的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均已形成“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50%。
表1 2018-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及全国比较
地区 | 2018年(%) | 2019年(%)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上海 | 0.3 | 29.8 | 69.9 | 0.27↓ | 26.99↓ | 72.74↑ |
江苏 | 4.5 | 44.5 | 51.0 | 4.31↓ | 44.43↓ | 51.25↑ |
浙江 | 3.5 | 41.8 | 54.7 | 3.36↓ | 42.61↑ | 54.03↓ |
安徽 | 8.8 | 46.1 | 45.1 | 7.86↓ | 41.33↓ | 50.82↑ |
长三角 | 4.2 | 41.8 | 54.0 | 3.95↓ | 38.84↓ | 57.21↑ |
全国 | 7.2 | 40.6 | 52.2 | 7.1↓ | 39.0↓ | 53.9↑ |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及各省市统计公报。
(二)服务业领跑区域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继续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7.5%,较上年增速略有下降,但仍较同期地区经济增速高近1个百分点。除安徽外,2019年长三角各省市第三产业增速均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动力(详见图1)。
分行业来看,2019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几大传统主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速普遍低于服务业总体增速,尤其是浙江出现两位数下降。但与此同时,以数字经济、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普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上年分别增长14.8%、18.8%、22.0%和22.7%。
图1 2018年长三角各省市三次产业增速比较
(三)工业增长地区差异较大,新兴产业驱动力增强
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为8.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5.1%,其中,上海9671亿元,增长0.4%,江苏3.8万亿,增长6.2%,浙江2.3万亿,增长6.6%,安徽1.1万亿,增长7.3%。2019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3%、38.5%、36.8%、30.9%。近5年来,安徽的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最高(8.6%),其次分别是江苏(7.0%)、浙江(6.6%)、和上海(2.0%)。与全国比较,2019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26.0%,增速比全国低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详见图2)。
图2 长三角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情况(2015-2019)
注:增加值增长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产业优势各异,新动能发展的所选行业类型和统计口径不一,但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都快于工业平均增速,表明工业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且不断壮大(详见表2)。
2015-2019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增速为3.6%,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2019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133.2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业增加值2710.43亿元,增长3.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5-2019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为10.2%,高于工业平均增速3.2个百分点,2019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6%,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15-2019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为9.8%,高于工业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2019年浙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25.7%,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2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8%,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增长21.3%;2015-2019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为17.3%,高于工业平均增速9.1个百分点,2019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9%,其中,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21.4%、17.7%和18.1%。
表2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
上海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1673 | 1808 | 2263 | 2378 | 2710 |
增加值增速(%) | -0.1 | 2.7 | 8.1 | 4.2 | 3.3 | |
江苏 | 工业产值占比(%) | 29.4 | 30.2 | 31.0 | 32.0 | 32.8 |
产值增速(%) | 10.4 | 10.5 | 13.6 | 8.8 | 7.6 | |
浙江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3367 | 3206 | 3851 | 4351 | 5024 |
增加值增速(%) | 6.9 | 8.6 | 12.2 | 11.5 | 9.8 | |
安徽 | 工业产值(亿元) | 8922 | 10616 | 12888 | 14963 | 17192 |
产值增速(%) | 17.6 | 16.4 | 21.4 | 16.1 | 14.9 |
注: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高端装备、数字创意、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海洋新兴产业;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数字创意。
(杨凡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长江经济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