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 浙江内河港口风生水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4-07-09 浏览量:38

编者按

内河航运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通道,是国内大宗货物长途运输的主力。多年以来,内河航运在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其间不仅明确要“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群”,还提出“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水运主通道的任务要求,尽显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新篇章的深刻内涵。本期经济地理聚焦内河航运,逐浪进行时,敬请关注。

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全面攻坚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着力推进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化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全面推动全国规划落地实施。

京杭运河作为内河航运主干道之一在此间被重点提及。为此,浙江在重点推动船闸扩能和航道整治工程,助力航道扩能升级上不遗余力。推动内河航运发展,港口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意见》也提出要聚焦国家区域战略发展要求,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区域物流体系,支持港航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网络,协同推进区域港口集群化、一体化发展。

日前,丽水港青田港区温溪作业区(浙西南江海联运中心港)工程疏港道路(先行段)施工图通过审查,为项目开展施工招标创造了条件。

青田上承金华、衢州、丽水市区,下接温州,是浙中南连通浙西南的交通要道。青田港作为浙江省重点内河港口、浙西南唯一的出海口,东临温州港,处于沿海与内河的衔接点,既可以发展大宗散货和集装箱江海联运,又可以发展江海直达运输,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建成后将以通用泊位、多用途泊位为主,集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于一体,打造专业化、集约化的大型综合性港区,不仅辐射丽水、金华等地,还能向东经温州、宁波等港口连接全球,让瓯江成为青田发展的“黄金水道”。

去年2月,浙江正式发布《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2023—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港口联动发展,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

长三角港口群是中国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除了拥有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外,另一大特点就是发达的内河港口,海港与河港相互配合,海河联运优势明显。

湖州港是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也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这些年,湖州港凭借着多式联运内河枢纽港集聚优势,在多重挑战下,集装箱吞吐量屡刷新纪录。今年一季度,湖州港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量21.23万标箱,位居浙江省内河港首位,同比增长26.81%,再创历史新高。

湖州提出,建设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目标到2027年,湖州千吨级航道网络江海直达,美丽航道区县全覆盖;湖州港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前十,对长三角辐射力、全国影响力明显增强,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同类型港口首位;绿色码头、低碳装备区县全覆盖,新能源船舶航线全国示范。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先行示范区,设施一流、生态智能、安全便捷、融合高效的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不靠海的城市,成为“港口”城市,在水网密布的浙江不是少数,许多内河港口的实力都不容小觑,嘉兴港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嘉兴港入选“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第75位。

在嘉兴港乍浦港区,运输货物的重型货车往来穿梭,一台台龙门吊将集装箱卸到码头货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得益于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嘉兴以“枢纽嘉兴”为总抓手,依托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和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将全国仅有的两港优势(全国内河主要港和沿海重要港两大亿吨级港口)转化为发展胜势,奋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

目前,嘉兴港已开通至日本、越南、俄罗斯、泰国、印尼5条近洋航线,开通至宁波舟山港、独山港区至上海港2条外贸内支线,开通至营口、锦州、唐山、泉州、广州等12条内贸航线,以及30条海河联运内河班轮航线,其中至桐乡、德清、长兴、下沙、太仓、凤阳、张家港、合肥、芜湖三山9条64标箱内河集装箱航线。

今年一季度,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422.13万吨,同比增长6.6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47万标箱,同比增长9.86%;完成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20.89万标箱,同比增长10.95%。

在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浙江内河港口正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浙江省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示范省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浙江内河航运绿色低碳比较优势和海河一体特色优势,注重与产业、城市、文化的融合,推进千吨级航道建设,大力发展海河联运和集装箱运输,深化数字赋能和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和国家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