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皖携手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09 浏览量:29

最近,安徽来浙江挂职干部张石龙到衢州龙游调研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天就跑了6个村庄。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让他印象深刻:“学习这些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机制,对安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今年1月,经组织选派,张石龙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来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挂职担任土固处副处长,与他同批来浙挂职的还有36名来自不同单位的安徽干部。这是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新内涵——从资金补偿拓展至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这项试点迈入全新阶段。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向东流入杭州千岛湖。2012年,浙皖两省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对赌”机制采取“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考核断面年度水质达标,浙江每年补偿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随着三轮试点生效,中央及浙皖两省累计拨付补偿资金56亿元,新安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每年为下游送来近70亿立方米优质水。

去年起,由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与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第四轮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浙皖携手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曾经的“对赌”转为“共赢”,多项改革创新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比如补偿资金,有了新算法。前三轮单方补偿、单方受偿的模式转变为由双方共同出资和共同分配,形成专项“资金池”。在两省交界处的新安江街口断面,监测数据汇成的水质补偿指数P值,曾是决定“对赌”胜负的关键依据。

新一轮协议则规定,由浙皖共同筹措生态补偿资金10亿元,P值用于划分两省出资比例。在三档P值范围内,浙皖分别出资4+6、5+5或6+4亿元,也就是断面水质越好,浙江出资越多。而在资金分配环节,新设产业和人才补偿指数M值,同样分为三档,两省产业和人才合作越多,浙江分得比例越高。

此外,“资金池”还设有增长机制,自2024年起,每年资金总额与两省年度GDP挂钩同比递增,本轮2023年至2027年累计将突破50亿元,创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之最。

再如补偿概念,有了新解法。试点不再局限于资金补偿,更支持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方式。M值融入了安徽黄山、宣城的经济指标及浙皖合作成效评分,鼓励上下游共同推动合作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人才集聚。

“立足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省发展改革委农经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种补偿方面,两省将“浙皖合作十件事”作为抓手。首批2023年度“十件事”,聚焦项目共推、人才共育、产业共建、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等,涉及双方数十个省市部门,共达成合作成果49项。

当前,浙皖持续拓宽多种补偿领域。去年,浙江组织民宿服务认证国际联盟专家深入黄山、宣城,开展民宿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宣传贯彻和认证培训。一年之内,4家民宿通过认证,成为原定“浙皖合作十件事”之外的新成果。这一项目也被纳入2024年“十件事”,由杭黄宣三地联动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这项开全国先河的机制已推广至19个省份、15个跨省流域。2023年,街口断面年均水质达到河流Ⅱ类水,千岛湖库区水质保持湖库Ⅰ类水,流域共保成果显著。随着机制迭代、改革创新,浙皖之间从同护绿水向共谋发展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