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台县立足农业大县资源优势,统筹整合产业发展相关资源,以打造产业园区为着力点,在要素保障、平台建设、特色打造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抓要素保障促合力推进
该县规划引领强保障,成立全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按照“核心产业—配套产业—协议产业—产业集群”的思路,规划不同产业梯次发展体系,促进供应链、资本链、政策链协同贯通,按照土地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优选阳光玫瑰葡萄、精品石榴、常见食用菌等10余个特色园艺品类发展。全县特色园艺总种植面积16.2万亩,产量42.5万吨,综合产值18.5亿元。
政策激励强保障,建立产业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用足用好贷款财政贴息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对符合定向费用补贴政策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一定补贴,组织各类银行为托管主体发放贷款1.16亿元。对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有项目的农户,鼓励其集中发展本地特色产业,扩大产业规模。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贷款3025万元,支持820户脱贫人口自主发展产业。
补齐基础强保障,瞄准产业发展短板,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产业发展条件。2023年以来,投入37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1.5万亩。使用衔接资金1187万元,修建产业路16公里,惠及11个乡镇。实施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新增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6个,大型冷库一个,配套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一个,配备冷藏车5辆。
抓平台建设促示范带动
该县打造龙头建平台,强化“双招双引”力度,引进牧原集团、安徽农垦集团等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产业化水平高、科技水平强、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产业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发展现代化种养殖。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51家。
抢抓机遇建平台,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启动凤毛快速通道、新港综合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智慧农业产业园和糯稻“一县一业(特)”创建,建成年产蔬菜2万吨的蔬菜种植基地和面积35万亩,年产21万吨的核心糯稻种植基地,当好长三角地区的“米袋子”“菜篮子”。
提升服务建平台,统筹各类涉农人才资源,组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团,常态化对全县企业、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开展“五送”专项行动,224名科技特派员实地指导群众开展“四带一自”特色种养殖。开展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行动,依托“农管家”农业服务窗口,建设县、乡、村三级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分层级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指导服务。
抓特色打造促产业融合
该县品牌打造育特色,加大支持农业品牌建设力度,布局特色稻虾、品质糯米、精品蔬果、休闲渔业四大产业,在品牌培育创建、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企业专项扶持,推动企业通过参与农交会等渠道进行品牌营销,激发农产品品牌建设热情,形成“凤台糯米”“淮王鱼”等地理标志产品和“徐桥”“徽糯世家”等为代表的特色品牌。
科技支撑塑特色,突出“科创+产业”,与中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集美大学等十余所省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认定省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项,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0多个,制定地方标准30项、企业标准180多项,优化集成农业生产技术规程350多套,带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生态延链兴特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支持县内企业以水生经济植物为载体,建立成本低,就地利用、易推广的猪场沼液处理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新模式,实现示范区猪场沼液全量利用,实现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利用中山杉良种壮苗,沿济祁高速建成3400亩森林长廊,形成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个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