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推动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聚焦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交了《关于推进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的提案》和《关于提升产业集群人才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案》。
施卫东在调研中发现,产业链配套协同效率不高、产业链精准招商不够、产业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合作成果不实等制约和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要素配置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仍然在局部地区存在。
对此,施卫东建议,要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探索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奋力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同时,积极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努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既要勇当主角,也要甘为配角
依据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签署的《联合开展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应着眼全球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重构,根据各地自然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明晰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全新思路和着力重点。
在施卫东看来,长三角各地既要勇当主角,在做强做优做大特色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本地优势产业的龙头牵引作用;也要甘为配角,提高配套能力水平,形成产业配套优选基地,共同为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贡献更多份额。
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离不开载体支撑。施卫东表示,一方面,可以合力打造全新合作平台,探索打造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强支点、沪苏跨江融合样板区、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另一方面,合力提升园区共建水平,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共享机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学习互鉴建立跨区域干部交流合作机制。
此外,还应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同的内生动能。在招商方面,施卫东认为,应加快梳理本地重点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产品,组织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强化“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全产业链招商理念,深层次融入上海市和苏南等地区产业链、供应链。
“同时,要扎实开展协同创新。”施卫东表示,应加快实施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深化与G60沿线城市和苏南自主创新区应用研发、产业促进、合作交流、孵化转化等创新主体对接。此外,主动对接重大科技支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在上海市、苏州市等地建立“创新飞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还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已有的协作联盟、行业协会、展会平台、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和产业链专班作用,充分调动‘链主’企业积极性,开展整机与零部件、设计与制造、装备与工业软件等交流,促进跨地区产业链企业的产品、技术供需对接,提高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率。”施卫东进一步阐释道。
杜绝人才治理体系“两张皮”现象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也是注重实现人才发展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因此,必须强化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强链加快提升人才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但施卫东调研发现,目前,长三角部分地区还存在人才支撑重大创新任务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重点产业集群人才要素供给效能亟待提升、产业人才链韧性不强等问题。
“由于相关地方、职能部门之间人才管理存在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在人才治理体系上‘产业部门不抓人才,人才部门不抓产业’,这种‘两张皮’现象一度成为困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难题,亟待提高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集成攻坚能力,提升人才对新型举国体制的支撑力度。”施卫东举例分析道。
对此,施卫东建议,要从国家层面推动构建长三角区域性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支持政策,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长三角一体化布局重点产业集群人才支持政策,探索跨系统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和跨区域人才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高效的区域性产业人才政策体系。
施卫东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支持江苏省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支持江苏数字经济人才高地建设,建设国家级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支持江苏省建设一批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建议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特色产业人才示范基地。”在施卫东看来,可从国家层面推动重点产业集群人才链跨区域融通协作,支持卓越产业链、优势产业链“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资源,牵头组建人才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特色产业人才示范基地。
此外,施卫东还建议,要建立上下贯通、部门协同的产业人才服务数据资源网络,以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推动人才发展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丰富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助推人才工作决策科学化和人才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