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势突出 推动长三角成为世界级产业高地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4-05-28 浏览量:17

在5月27日举行的2024上海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论坛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3.0阶段,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长三角由“世界工厂”走向“世界级产业高地”。

  刘庆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三个阶段:长三角一体化1.0阶段,上海出现了星期日工程师,上海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开始转移和扩散,加之江浙的市场意识和商业文化,该阶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乡镇经济为特征;长三角一体化2.0阶段,诞生了跨国公司总部在上海、工厂在苏浙皖的“世界工厂”模式;如今的长三角一体化3.0阶段,上海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与苏浙皖产业基础结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长三角正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产业高地。

  刘庆表示,长三角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四大优势:

  一是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上海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科研院所,同时还拥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家国家实验室,加上合肥、南京、杭州,长三角地区汇聚了全国一流的科教资源。

  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大。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这些行业能引入创新科技和新活力,有助于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是新兴产业前景广阔。长三角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具有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浙江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上海的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还是江苏的先进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是布局未来产业基础扎实。上海的3家国家实验室,安徽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江苏的苏州实验室,以及浙江在航天领域的实验室等,都为长三角地区布局未来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在科教资源、产业规模质量等方面优势突出,长三角地区已具备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能够在全国发挥引领作用。”刘庆说。

  刘庆表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自2021年揭牌以来,面向长三角地区,构建集创新资源、技术需求和研发载体于一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建设高水平研发载体。截至目前,已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建有研发载体100家,研发人员合计超过16000人。同时,累计实施海外合作项目200余项,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超过470家,企业凝练提出技术需求逾2500项,意向出资超85亿元。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高标准布局建设100家专业研究所,研发人员规模达到5万名;集聚海内外战略合作机构各100家;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000家;布局10家创新综合体等,力争成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