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沪苏浙皖分别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10万亿元、2.68万亿元、2.56万亿元和0.40万亿元,合计达7.7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9%。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6.6%,较2023年的36.3%占比进一步提升。
数据亮眼
从一季度出口的起伏波动,到4、5月份以来的逐月向好,我国外贸进出口走出一条稳健的“反弹曲线”,长三角表现更佳。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外需持续疲软压力,长三角充分发挥了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在外贸方面展现出强大韧性和竞争力。”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方向首席专家,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吴福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长三角拥有强大的创新策源能力,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汇聚了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为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同时,长三角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吴福象表示,长三角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势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打造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加工、再到最终出口的高效产业闭环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强化外贸韧性。近年来,长三角还积极推动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推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通用设备等领域的出口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显著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并拉动了整体出口规模。
“在拓展外贸市场方面,长三角一方面持续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另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全球市场份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北新区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汪丽娟表示,为促进外贸稳中提质,长三角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了外贸企业的信心和竞争力。
在全国进出口总值的版图中,长三角地区占据了36.6%的份额,这一比例不仅稳固了其在全国外贸版图中的核心地位,也凸显了其对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在吴福象看来,长三角这一比重从2023年36.3%提升至36.6%,对全国外贸形势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第一,优化外贸结构。长三角外贸进出口的增长不仅是区域经济实力的体现,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外贸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提高全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及外贸的整体质量;第二,增强外贸稳定性。长三角作为全国外贸重要的“压舱石”,其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增长为全国外贸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提升外贸竞争力。长三角区域经济和外贸进出口的增长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全国外贸竞争力;第四,提供可复制的稳外贸方案。长三角地区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反映了其外贸的活力和潜力,可为其他地区外贸发展提供经验和方案,有利于全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领跑
今年上半年,江苏在外贸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贸易进出口总值2.68万亿元,同比增长8.5%,成为长三角外贸规模和增速的“双料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民营企业在外贸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7%,远高于整体水平,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6.4个百分点,占比显著提升至45.8%。
“江苏的一般贸易方式成为绝对主力。” 汪丽娟分析指出,2024年上半年,江苏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达1.55万亿元,增长6%,占57.7%,说明江苏外贸结构在持续优化,出口产品附加值在不断提高。
同时,在汪丽娟看来,江苏民营企业进出口达1.23万亿元,增长14.7%,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6.4个百分点,占比提升至45.8%,说明民营企业已成为江苏外贸发展的关键主体。此外,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快速增长,也是一大原因,“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1.2万亿元,增长13.6%,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5.8个百分点,占比稳步提升至44.6%,体现出江苏在‘一带一路’贸易中的优势地位”。
“江苏出口产品的高端化和多样化,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吴福象说,“此外,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江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浙皖两省也展现出强劲势头。其中,浙江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合计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2.1个百分点;对澳、韩、英、加等发达市场进出口合计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0.9个百分点。
自一季度超越河南成为“中部外贸第一省”后,安徽上半年外贸优势持续巩固,进出口总值达3967.8亿元,不仅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还实现了7.4%的同比增长,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份,安徽进出口总值达737.6亿元,同比增长14.5%。
上海外贸增长也相对平稳。上半年,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976.42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增长1.8%,而进口则略有下降0.2%。不过,上半年上海对发达市场的出口增速放缓,尤其是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均出现下滑,同比分别下降13.6%、3.0%和12.1%。
机电“压舱”
近年来,我国机床产业加速发展,政策持续助力,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浙江出口最大的两类产品,是稳固出口发展的“基本盘”。今年上半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8780.9亿元,增长9.6%,增速高出全国同类产品1.4个百分点。
上海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口岸出口船舶307.1亿元,同比增长73.2%。数量增长的同时,采用甲醇、LNG等清洁燃料的绿色船舶占比不断提升。
再来看江苏。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出口机电产品1.18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江苏省出口的68.4%。其中,集成电路、手机、船舶出口分别增长38.5%、42.7%和72.1%,合计拉动江苏省出口增速5.2个百分点。
在吴福象看来,机电产品外贸增长,一方面可增强地区经济稳定性,“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其外贸增长为长三角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降低外贸风险”。
“此外,机电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贸增长反映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水平提升,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地区外贸结构优化。”吴福象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长三角机电产品外贸的增长体现出其国际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品牌、品质、服务等方面,有利于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汪丽娟看来,机电产品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出口产品之一,其外贸增长有利于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推动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进而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作为长三角外贸发展关键主体的重要力量。
不过,虽然长三角上半年进出口数据亮眼,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吴福象建议,长三角应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贸质效。另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共同应对挑战。强化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和贸易风险。
汪丽娟则提醒,长三角地区应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即采取合理的汇率避险措施、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测和预警等,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经营的影响。同时,完善贸易政策体系,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政策沟通,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