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逐浪一体化,风头正劲!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24-10-29 浏览量:14

打开边界,未来无限。

五年前的秋天,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嘉善县便和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携手,于全国率先走上了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共享共赢的一体化发展之路。

五年来,地处世界级都市圈——长三角地理中心区域,作为全国唯一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也是代表浙江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正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昂扬奋进——

聚链成群 集聚成势

“一体化”激发发展新动能

“早上好!”早上7点,上海浦东,浙江德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峰准时来到小区门口,搭乘公司的通勤班车。上午8点20分左右,随着班车抵达目的地嘉善县姚庄镇,刘志峰开启了一天的忙碌。

傍晚5点,工作结束,刘志峰再次踏上通勤班车。晚上6点30分左右,他已经在浦东的家里与妻儿共进晚餐。

通勤上海与嘉善,是刘志峰以及公司其他30多名同事近四年来的日常。除了像他一样每个工作日通勤的,该公司还有20多名员工直接在嘉善买房定居了。

为什么大家心甘情愿地从都市转战县城?在刘志峰看来,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德嘉科技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产品覆盖汽车换挡系统、刹车系统、天窗软轴等多个领域。在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基于嘉善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德嘉科技在数小时车程之内即可完成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

例如,换挡系统的主要客户是位于上海的大众汽车,天窗软轴的客户是布局在上海、嘉兴等地的伟巴斯特。而德嘉科技生产所需的粒料、电路板等原材料,不出长三角就能采购。

“在嘉善,我们可以共享整个长三角的‘朋友圈’!”刘志峰说。

2023年,德嘉科技年产值达5亿元,其中,天窗软轴的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大众汽车80%左右的换挡系统来自德嘉科技。目前,以德嘉科技为“链主”的精密机械(汽车)产业链,已成为姚庄镇规模最大、最全的产业链之一。

一体化激发了新动能,产业集聚带来了发展新气象——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招才科副科长金晓对此也深有感触。

2017年,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牵手格科微。格科微由此开启“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嘉善”的高速成长模式,嘉善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也走上了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发展道路。

数据显示,格科微嘉善基地年产值从最初的1.4亿元跨越到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5.7%。而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以格科微为“链主”,吸引了微针、荣耀等一批关联企业入驻,覆盖封测、材料、设备、器件与模组等多个环节,不断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

今年初,格科微电子增资扩产项目再次签约落户嘉善经开区,未来,图像传感器彩色镀膜技术、微透镜技术、马达自动对焦技术、芯片光学防抖技术等先进技术,将在嘉善经开区实现研发、迭代。

要素是经济之壤,打破要素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经济活力之本。这些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嘉善县牢牢把握机遇,瞄准“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一个个产业集群蓄势崛起,为嘉善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集聚立讯智造、日善电脑、格科微电子等一批“链主”企业,2023年,全县数字经济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以兰钧新能源为“链主”,在产业链上游,嘉善经开区成功招引君屹、鑫华壹等一批设备项目落户。产业链延伸至应用端,则吸引了沃橙、博时等一批储能项目集聚落地。2023年,全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

产业集聚正促进嘉善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嘉善县累计签约优质项目126个、总投资705亿元、达产产值超17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4.8亿美元,其中总投资超百亿元项目2个、百亿元产值项目9个,均列全市第一,成功跻身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30强。

诗意湖荡 科创绿谷

“一体化”孕育新质生产力

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嘉善复旦研究院芯片产品主任袁瑾都会从上海出发,前往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上班。一路上,眼前的风景不断变换,从繁华的都市,到广袤的乡村,最后到达诗意的湖畔。

单趟40分钟车程,“双城生活”的无缝切换,让袁瑾连连感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

去年8月,嘉善复旦研究院正式开园。落地以来,嘉善复旦研究院把全国最好的集成电路研究成果在嘉善孵化转化,同时放大成果应用效应。正式开园不到一年,该研究院就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基地、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多项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以前觉得搞科研必须在大城市,现在才发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群整体联动、各扬所长、相互赋能,不仅地域边界淡化了,科创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宽。”袁瑾说。

同样是在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范骁辉正孜孜不倦地做着各种实验,“谁能想到,小小的江南水乡,会孕育一个世界级的科创绿谷。”

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是嘉善历史上引进的最大的科技创新平台,至今已在祥符荡落地了未来食品、未来健康、未来城市、未来环境等八大未来实验室。眼下,各实验室已拿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成功研发国内首款细胞培养鱼肉技术、建立食品柔性智能绿色提取中试生产线、实现无人化生产线运行、新污染物分值测试平台初具雏形……

即使是在小县城,也能服务长三角,影响全世界——这已经是嘉善科研人员的共同心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当“双示范”取代“小县城”成为嘉善的全新代名词,嘉善的眼光不由地放得更远:科技创新最忌封闭,开放协同的一体化土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力。

发放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打破区域、财政等壁垒,让全县企业通过创新券实现跨区域借“智”,有效解决科技资源的短板,提升科研创新活力;

以“人才飞地”构建海外引才新格局,深入全球科技创新“腹地”建立国际创新中心,立足全球揽英才;

三地共建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成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校地合作实现双向奔赴,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嘉善复旦研究院、祥符实验室……一个个自带创新基因的校地合作平台,依托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资源,正在让各种新质生产力在嘉善落地生根。

近年来,嘉善县连连夺取浙江省“科技创新鼎”,实现“四连冠”;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800家,新增数连续6年列全市第一;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85.33%,列全省第一;以全省第一的成绩上榜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名单,全县科技创新实力整体跃升。今年1至8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6.6%,列全省第6。

联防联控 共保联治

“一体化”奏响绿色交响曲

金秋时节,长白荡碧波荡漾。嘉善县姚庄镇县管干部王培根迎着微风,沿着湖边散步赏景,偶有水鸟掠过湖面,激起一层一层涟漪,给静谧的长白荡增添了几分生机。

“单打独斗10年不如长三角联合共治3年。”治水近20年,王培根连连感叹长三角一体化所迸发的巨大能量。

位于姚庄镇银水庙村的太浦河长白荡是嘉善和平湖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上海金泽水库取水口所在地。同饮一江水的情谊,也让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在这里早早就落地生根。然而,20世纪90年代起,因对太浦河的定位不一,治理也存在分歧。

曾经的太浦河沿线有很多企业,水葫芦在河道中滋生漫布很常见。“水葫芦漂到哪儿,治理责任就归哪里”,这串随波逐流的水葫芦折射的正是太浦河三家分治的困局。

2020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发布,嘉善联合青浦、吴江建立“联合河长制”,确立统一标准,在水质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会商、河湖联合保洁等方面建立起常态化机制。

当“三地标准”成了“一套标准”,水葫芦也不再随波逐流。“从那时开始,就没有‘你家’‘我家’之分了,只有一个‘我们家’。”作为太浦河的一名村级河长,嘉善县姚庄镇银水庙村党总支书记周梅风回忆,从此三地河长一起巡河,联防联控,效率更高,成效也更显著。如今,三地168名镇级河长和638名村级河长会定期开展联合巡河、交叉巡河,以此深入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

在三地携手下,太浦河再现秀丽风光。从2014年11月开始,太浦河取水口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生态治理变“独奏”为“交响”,如今的示范区,区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长三角人共保联治,同守一片天、共饮一江水,书写着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数据显示,2023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AQI优良率从78.4%上升到84.1%,“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而嘉善,2024年再夺“大禹鼎”银鼎,获评全省幸福河湖建设试点优秀单位,市控以上断面Ⅱ类水占比42.9%、列全市第一,入选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建设名单,获评省三星级“无废城市”……全县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百姓幸福指数日益提高。

异地同城 待遇同城

“一体化”放大民生幸福圈

今年9月8日,嘉善技师学院(筹)新校区迎来了1600多名新生,其中包括200多名来自上海青浦与江苏吴江的学生,江苏吴江的张佳慧就是其中之一。

张佳慧自幼喜欢画画,初中毕业时了解到示范区职业教育跨省域招生的相关信息,当看到嘉善技师学院(筹)有五年一贯制工艺美术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该专业。“长三角一体化招生,让我求学深造有了更多的选择,跨省就读工美专业,能让我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一些事情,以后想从事设计类的职业,机会变得更多。”张佳慧说。

另一边的江苏吴江,嘉善学子罗志铭正在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就读。“我学的这个专业是江苏省优质品牌专业,与吴江文旅、希尔顿酒店等知名企业有深度校企合作,而我一直想从事旅游行业,示范区高职跨省招生政策浇灌了我的梦想之田。”罗志铭说。

近年来,嘉善与吴江、青浦全力推进职教一体化,截至目前共合力建设特色优势专业25个,实现跨省招生500余名,培育校企合作企业167家,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张佳慧、罗志铭一样,有了更优的求学选择和发挥所长的机会。

“现在拿着我的社保卡,乘公交车免费,去医院看病可以就地结算,去图书馆可以免押金借书……”家住嘉善县魏塘街道的钱仲华年轻时在上海工作,拿着上海社保卡,回嘉善养老后生活处处不便。不过,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让他的苦恼随之化解。

随着长三角“敬老通”创新深化改革应用在嘉善落地,上海、江苏的老年人来嘉善,通过第三代社保卡,一方面可以享受到县里优待老年人待遇,另一方面可以代替老年卡、敬老卡和医保码的一些卡证功能,实现“服务一卡通用、待遇一卡同享”。如今,示范区的居民,手持社保卡,可以在10多家景区游玩直享优待,在定点医疗机构或药店,无论是门诊看病、药店购药还是住院治疗,直接刷社保卡即可结算医保费用,又能享受同城待遇。

“还有10分钟就要发车啦!”上周日上午10点30分许,嘉善县西塘汽车站的长三角示范线候车室内,大学生小周正在候车。

小周是一名大二学生,学校在上海。每周,她都会乘坐示范区3路车往返上海和西塘。“从西塘坐到上海东方绿舟下车,旁边就是地铁站,非常方便,爸爸妈妈也很放心,让我自己坐车来回。”

一体化之路,交通先行,早在2019年,嘉善县就牵头在示范区内探索跨省公交联运机制,以跨界串联的“小公交”发挥一体化“大作用”。去年12月底,嘉善到上海青浦的115路省际毗邻公交正式开通运营。至此,嘉善已开通10条省际毗邻公交线,为示范区老百姓跨域通勤、就医、走亲访友等日常活动提供了更多出行方式。

无论是求学、就医,还是交通出行,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回应民生期盼,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享受同城待遇,一个个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长三角的民生幸福圈正越画越大。

逐浪一体化,乘大势,成大事。

从2019年到2024年,五年大刀阔斧的创新、开放、融合,让嘉善这座县城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动力和活力,也向全国展现出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心怀远方,逐梦前行。

如今的嘉善,正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