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三角七座城市跻身2023年国内第二产业增加值二十强城市:上海、苏州、宁波、无锡分别位列第3、4、6、8,南京、南通、杭州分别位列第15、16、17,第21名为常州。
消费方面,3月6日至7日,2024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在扬州召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越走越实,长三角居民“串门”旅游愈加频繁,“一卡通”“民生”也因之成为会议高频词。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3月2日,沪苏湖铁路开始全线铺轨。另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2024年长三角铁路计划开通沪苏湖、宣绩、池黄、杭温、上海南至莘庄三四线、宁波枢纽庄桥至宁波段增建三四线等7个项目;开工沪昆铁路嘉善段高架改造等4个项目;稳步推进甬舟铁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等32个重点续建项目建设。
“专精特新”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我国目前已经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在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重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中央财政层面连续三年要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还将在现有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
1、2023年长三角7城入围国内第二产业增加值二十强
随着2023年地方经济数据出炉,长三角城市2023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同比增速也浮出水面。
从第二产业增加值看,长三角四座城市跻身2023年国内第二产业十强城市(括号内数字分别为二产增加值和同比增速,下同):上海(11612.97亿元,1.9%)、苏州(11541.4亿元,3.6%)、宁波(7540.5亿元,5.7%)、无锡(7376.85亿元,6.9%),分别位列第3、4、6、8。
还有3座城市入围排名第11-20的城市:南京(5929亿元,2.8%)、南通(5728.2亿元,7.1%)、杭州(5667亿元,1.8%),分别位列第15、16、17。第21名常州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857.43亿元。
从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看,长三角7城中,宁波、无锡、南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上海、苏州、南京、杭州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近些年国内城市经济特点的普遍规律,工业、建筑业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通常在8:2左右。因此,第二产业增加值反映的基本是一个城市的工业经济实力,二产强即工业强。按省域来看,在二十强城市中,江苏有4个,浙江有2个,整体工业实力较强。
2、长三角文旅携手打造世界级高品质目的地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2562.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4%,比2019年增长44.0%;旅游产业总收入185.11亿元,同比增长161.5%,比2019年增长84.2%,双双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百亿大关,达100.25亿元,同比增长91.6%,比2019年增长107.7%。
同时,记者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获悉,2023年,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2亿元,同比增长31.3%,比2019年增长254.8%。值得一提的是,据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最新消息,本周,度假区的第三座迪士尼主题酒店完成桩基工作,为下一阶段正式启动主体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事实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沪苏浙皖在文旅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为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三角既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市场,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今年春节假期,长三角接待游客约1.5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约1400亿元,可以说旅游是三省一市共同的‘金饭碗’。”在上述会议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提出,突出项目共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3、“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提速
3月2日,沪苏湖铁路开始全线铺轨。沪苏湖铁路是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等城市的快速铁路通道,按计划,今年6月底完成全线铺轨施工,随后转入静态验收、联调联试阶段,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另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2024年长三角铁路聚焦“联网、补网、强链”,计划开通沪苏湖、宣绩、池黄、杭温、上海南至莘庄三四线、宁波枢纽庄桥至宁波段增建三四线等7个项目;开工沪昆铁路嘉善段高架改造等4个项目;稳步推进甬舟铁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等32个重点续建项目建设。
而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铁路已拥有25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铁路营业里程逾143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100公里。
根据长三角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近1.6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上海局集团公司管内段全部贯通,支线网络微循环更加畅通。长三角城市群将打造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宁波、温州、徐州、黄山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铁路为通道的“多三角、放射状”城际铁路网,为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
4、“专精特新”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就“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话题回应了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表示,我国目前已经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在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将重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中央财政层面连续三年要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还将在现有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
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定调要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之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另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工作回顾中再次提到“专精特新”,具体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接下来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擦亮“专精特新”这个金字招牌,让它“货真价实”。同时,要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连续3年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继续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的系列活动。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创造。
金壮龙还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重点产业链发展中来。现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也将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政府官网、官微,第一财经、光明网等,21世纪经济报道《“专精特新”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今年新增10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