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技创新攻坚突破,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倾情擘画的重大战略。近年来,我省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利用长三角创新资源,与沪苏浙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建创新平台、共享科技资源,携手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协同攻关核心技术
“光源”是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光源”的简称,被誉为“前沿科研的眼睛”,为先进功能材料、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与医学等领域提供微观观测条件。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我国建设的第二代光源,位于上海张江的“上海光源”是第三代光源。如今,从长三角地区发出的这“两束光”强强联合,正着手共建第四代“合肥先进光源”。这正是合肥与上海张江两地“两心同创”的生动实践。
当前,我省正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与上海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协同参与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3+6+3”大科学装置梯次布局加速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与沪苏浙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实施国家级和省级攻关项目。
在长三角地区,共同协作攻关、技术推陈出新的例子还有很多。去年10月,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这一重大成果,正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完成。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实施有组织科研,以“揭榜挂帅”“公开竞争”等方式立项实施国家级联合攻关项目11项、省级项目72项,带动企业研发投入6.76亿元,形成的197项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大部分实现了国产替代。
焊片和助焊剂是钎焊链接的关键基础材料。在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中,大面积钎焊一直被钎透率不足、助焊剂(钎剂)残留物多等问题所困扰。
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38所通过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联合浙江省优势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高质量基础焊片研发、低残留助焊剂研发和新型高效钎焊工艺设计等技术及工程研究。双方携手研发出一款满足低温钎焊智能组装需求的低残留物助焊剂YT-BW2,填补了国内高端微电子封装用助焊剂“绿色智能制造”的研究空白,钎焊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携手共建创新平台
去年11月,总投资10亿元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在上海市松江区破土动工。自此,这片飞地成为芜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这也是我省首个购地自建的“科创飞地”。
“科创飞地”启动以来,芜湖与上海、长三角区域的协同共建进一步加深,已有20余家本地龙头企业在上海“科创飞地”设立研发机构,涉及车联网、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航空电子等产业。通过“科创飞地”,还招引了百名海内外高端人才为芜湖企业服务。
小小一片飞地,激活了大大的创新动能。不仅是芜湖,滁州、宣城等市均在沪苏浙建有“科创飞地”,形成“研发在沪苏浙、成果转化在安徽”的创新模式。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孕育高水平创新成果的沃土。合肥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的紫金山实验室、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分别与浦江、张江国家实验室开展科研合作……近年来,沪苏浙皖通过联合共建的方式,已经搭建起一系列高能级创新平台。
高规格协同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安徽分中心建设,按照“中心+专业研发机构”模式,我省与沪苏浙共建“陶铝新材料”“绿色建材与高端制造”“农业传感器与智能感知”等一批省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水稻种业技术”“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等领域省创新联合体。
开放共享科技资源
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每次研发所耗费的资金都不容小觑,小小一张券,却能为众多企业送去“真金白银”。
前不久,马鞍山市向长三角科技服务机构兑付了第六批科技创新券86.69万元。自该项政策启动以来,马鞍山市已有近300家次企业申领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券资格,订单项目49项,创新券额度573.8万元,带动企业投入研发资金1725.21万元。
所谓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就是指利用长三角试点区域财政科技资金,支持试点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长三角区域内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的一种政策工具,采用电子券形式,由企业申领和使用,由服务机构收取和申请兑付。
目前,安徽省级和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市相继出台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马鞍山市首批创新券抵扣额度达467.2万元。
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共享科技资源的缩影。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方面,目前已集聚27个重大基础设施、46008台(套)科学仪器、3188家科技服务机构。
此外,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前沿科技“沿途下蛋”机制。三省一市联合部署建设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为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素密集、科创活跃的先试走廊。我省正促进长三角之间在更宽领域、更大力度上开展技术合同交易。2023年,我省共吸纳苏浙沪地区技术合同709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061.49亿元,分别增长69.8%和51.8%;输出苏浙沪地区技术合同4254项,合同成交额455.63亿元,分别增长39.6%和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