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岩 钟彪 摄
千年永宁新曙光 钟彪 摄
台州梦创园 王跃国 摄
蜜橘飘香 王跃国 摄
上海地处中国海岸线中点,台州黄岩则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若是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沿着东海海岸线一路向南前往永宁江畔的黄岩,不足400公里的距离,驾车仅需约4.5小时,高铁前往位于黄岩的台州西站最快用时仅需2个多小时。
从“东南小邹鲁”,到台州老工业基地,再到“中国模具之乡”,多年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早已融入黄岩的发展基因中,这里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民营经济的首发区之一。近年来,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上,黄岩正努力走在前列,持续擦亮“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三张“金名片”。2020年,黄岩就在台州率先出台《黄岩区全面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实施方案》,聚焦产业项目、人才科技、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国内外市场等五大重点领域,推动黄岩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的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
黄岩与上海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经常走动、互相串门的“远亲”。去年7月,2023上海·台州周黄岩区绿色产业发展大会在沪举行。近年来,黄岩依托模塑、电动车及汽摩配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台州市新兴产业基地、永宁江科创带等产业平台,持续加强与上海在产业、科技、文旅等领域务实合作,加速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有效衔接,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双向奔赴”。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黄岩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愈发坚定、愈发有力,当地期待着,站上长三角一体化“风口”乘势启航,与兄弟城市共同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不断收获一体化发展新红利
永宁江不仅是黄岩的“母亲河”,永宁江两岸也是黄岩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模塑、医化等黄岩支柱产业在此高度集聚,其囊括了全区近3/4的规模工业、3/4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着黄岩连续12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永宁江畔,一座科创高地正加速崛起。近年来,黄岩在永宁江两岸打造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的“永宁江科创带”,以永宁江为创新发展联动轴,串联三江未来城、永宁智芯、模具产业集聚区三大功能组团,联动梦创园、科创园等多个特色园区,推动永宁江沿岸产业从“制造带”向“科创带”转型;着眼更大范围,作为台州湾科创走廊重要组成部分,将助推该走廊打造成为长三角沿海创新发展带南翼核心枢纽、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最近,踏入永宁江科创带首聚地——黄岩科创园,展厅内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串数据:院士专家10人,国家、省级重点联系专家32人,台州市“500精英”人才141人,省级海外工程师4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37个……这个坐落在永宁江畔的科创园,自2019年12月开园以来,以集聚高层次人才为主攻方向,重点围绕生命健康和新材料领域,筑巢引凤作用显著,专攻“卡脖子”技术,填补科创空白。
在展厅斜对面的1号楼,就是展厅内排在10位院士首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原副所长马大为领衔创办的浙江中科创越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的创新工艺研发和商业化生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与黄岩本土医化上市公司联化科技公司共同成立。公司生产部高级经理杨伟奇介绍,依托马大为院士的科研成果,企业在自主生产的同时,还填补了台州医化产业技术空白,帮助当地其他药企降本增效,助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在招引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项目落地时,黄岩主要领导多次赴上海洽谈合作方案,先后召开会议20余次,最终“团队式”引进马大为院士等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0多名优秀硕博士,他们看中的是黄岩医化产业基础、广阔合作空间和政府的周到服务。当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与黄岩共建的台州研发中心已探索出一套“上海孵化、台州转化”的产业模式,两地资源共享互补,构建起高效抗肿瘤药物研发、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助推台州医药产业迈向千亿级。
近年来,黄岩高举创新和人才大旗,不只是深化了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在沪高校合作,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甚至连永宁江科创带的规划也由来自上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领衔的同济大学设计团队编制。
距离黄岩科创园不远,便是位于永宁江、灵江、椒江三江交汇处的台州梦创园。依据吴志强院士的规划,黄岩将这片江滩荒地、老旧的水泥制品厂变成工业风、科技感十足的台州梦创园,积极推动“黄岩制造”迈向“黄岩智造”,同时独特的区位和设计更是促成央视跨年晚会《启航2023》落户于此。
沿着永宁江溯游而上,从黄岩城区出发,向西驱车8公里,便来到黄岩智能模具小镇。模塑产业是黄岩第一支柱产业,经过60余年发展,当地不仅有着“中国模具之都”美誉,如今正重点打造模塑千亿级核心产业,空客大飞机、复兴号高铁、新能源锂电池等工业产品模具均可在黄岩完成。目前,小镇挤塑模具占全国高端产品市场80%以上,模具数控化率达90%以上,为全国最高。
黄岩模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亟待创新提质。2021年以来,同济大学副校长、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多次到黄岩“传经送宝”,指导企业提升设计能力,并推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台州黄岩设计创新中心落地,实现“上海设计之美”与“黄岩制造”成功嫁接,黄岩企业则借助同济外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模塑产业实现“跃迁”。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等方面,黄岩正不断收获一体化发展新红利。比如,为拓展合作空间,到2025年黄岩将腾出工业用地4000亩,承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溢出所需用地,如今已引来总部位于江苏昆山的清陶能源项目,这是黄岩重点招引百亿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项目总用地约255亩,将打造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产业基地。比如,黄岩正布局浙东南智算经济产业园项目,寒武纪、智道网联科技等8家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落户,企业入驻率达80%,同时浙东南智算中心算力认租率超150%,未来将辐射长三角区域。再比如,黄岩还在深化与同济大学的校地合作,聚焦黄岩七大主导产业,落地中德科工创新园、魔桥等牵引性项目,探索建立科研人员互访交流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让更多人看到黄岩、走进黄岩
2021年,“朵云书院”品牌首次走出上海,首站落地黄岩——朵云书院·黄岩店建成运营,是长三角文化发展共创共生的典型代表。
于游客、于市民,来到朵云书院·黄岩店,都能感受到独特的美感,书店位于闹市区的永宁江边,建筑物本身就很美,白墙小院,与永宁江水相衬。书店设计师曾谈到身临江边的意境:江上漫起一朵云雾,云雾中有一家书店。若走进内部,更能发现其中巧思:黄岩店沿用朵云书院·旗舰店“山水、秘境”设计理念,并增加了橘元素,以呼应“千年永宁、中华橘源”的金名片。
近年来,朵云书院·黄岩店邀请余华、刘擎、天下霸唱、蒙曼等文学大咖,以100多场公益文化分享会和艺术展览,为六万多粉丝、二十万读者带去阅读分享,让书院成为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并深入上海、杭州等地及黄岩各乡镇,如今朵云书院已成为黄岩重要的文化名片和城市公共空间。
去年4月,朵云书院·黄岩店与上海世纪朵云合作策划的“双城记——上海·黄岩文化周”在沪举行,作为驻地作家创作计划第一季重要成果的《江上云起》举办新书首发分享会,其收录了十位驻地作家的多篇散文,生动展现着黄岩自然美景、特色美食、风土人情,有力推动黄岩本土文化走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同时驻地作家创作计划第二季正式启动。
“希望上海·黄岩文化周,让黄岩‘走进’上海,让上海‘走近’黄岩。”上海·黄岩文化周开幕式上,黄岩区委书记包顺富说:“黄岩走进上海,需要机遇;让上海走近黄岩、亲近黄岩,需要过程和载体。”在他看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文化就是特色,希望永宁江畔的朵云书院让更多人看到黄岩。
同时,黄岩积极推动上海“走进黄岩”。去年8月,一场在黄岩绿城草坪奏响的“走进黄岩”上海音乐学院爵士音乐会,吸引上千人观看。“以前黄岩很少有这样的大型活动,这几年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了,感觉黄岩的文化氛围也更浓厚了。”市民汪珍都激动地说。她是一名爵士乐爱好者,听闻上海音乐学院专业团队到黄岩表演,当天便早早到场等待。
此次活动是黄岩与上海音乐学院签订文艺活动常态化战略合作项目以来举办的首场大型音乐活动,今年黄岩还将与上海音乐学院共同推进“黄岩区文化艺术中心”场馆和内容的建设,并开展文艺活动50场以上,打造更具活力、更有创新力的“黄岩有戏”常态化文艺演出品牌。
2017年,同济大学常青院士在黄岩设立院士工作站,潜心研究黄岩古城历史文脉保护与延续。在黄岩地图上,常青院士团队勾勒出一条从城北翠屏山到城南委羽山的轴线,并命名为黄岩南北文化轴,目前他主持规划的《黄岩区文化复兴南北文化轴概念规划》已编制完成。
黄岩孔庙是这一南北文化轴上的重要节点,在其修复方案中,常青创造性地提出,将孔庙与附近的锦江小学整体规划,破解文物周边环境整治提升的难题,不仅极大改善原本在主城区、用地局促的锦江小学办学条件,同时将孔庙与学校融合,延续中国古代教育“庙学合一”的传统。接下来,黄岩将与常青团队携手打造好黄岩“南北文化轴”,积极推动实施孔庙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工程、委羽山文化遗址修复工程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文化项目,持续升级官河古道重要节点,擦亮宋韵黄岩的城市文化品牌。
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建设,黄岩距离长三角一体化舞台中心越来越近,入选“第二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目前正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甜蜜微醺宝藏之城文旅金名片。去年“十一”假期,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的黄岩官河水街非常火爆,其人流量超过86万人次,水街部分商户营收较平时翻了几倍。
“甜蜜黄岩”才刚刚开始
上世纪80年代,黄岩首代瓜农到上海崇明岛种西瓜,从此开启了黄岩人在上海的甜蜜事业。原来,在黄岩区茅畲、沙埠一带,有着很长的西瓜种植历史。当时,为解决崇明某部队农场农作物收成不好的问题,在黄岩茅畲籍战士牟秀明的劝说下,杨显庆等5位茅畲乡农民踏上去上海种西瓜的路。没几年,5人的上海“淘金”故事,在当地激起涟漪。后来,“追着太阳种西瓜”成了黄岩中西部农民脱贫致富的首选职业,茅畲乡一度有1.3万人长年外出种瓜,其中约5000人在上海。
除了西瓜,要问上海市民,黄岩还有什么最出名?不少人的首选答案会是“蜜橘”,“黄岩蜜橘”也已成为人们想象中“甜蜜”的代名词。
近年来,为充分挖掘上海市民消费需求,借助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做大做强黄岩蜜橘品牌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号召力,黄岩组织蜜橘号动车进上海、上海市民万人游橘乡等活动,并开辟上海—黄岩等旅游直通车线路,吸引游客前往采蜜橘、品美食、赏美景;并且,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市场直销蜜橘,打通蜜橘在上海大型超市和卖场的销路,在新民晚报直播间直播销售蜜橘,持续提升黄岩蜜橘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品牌效应。
政府出面为的是着眼长远,引导橘农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附加值。敏锐的橘农已瞄准高端市场,近几年,一款画有黄岩蜜橘历史文化典故等内容的彩绘套装,逐渐被一些上海市民所知晓,据了解套装内平均一个橘子的价格,能顶一斤一般橘子的价格。此外,黄岩还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积极推广柑橘良种。基于此,黄岩将“重振黄岩蜜橘辉煌”作为“中华橘源”标志性成果,推动黄岩蜜橘品种、品质、品牌三大提升,带动农文旅产业全面发展,叫响“黄岩,一座甜了千年的城”城市新IP,推动群众共同富裕。
去年7月,2023上海·台州周活动开幕式暨台州城市推介大会上,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饱含深情地将台州与上海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娓娓道来,其中提到杨贵庆、吴志强、常青等同济大学教授和台州结缘,并称为“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奔赴”,杨贵庆便是其中第一个。2012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系主任、教授杨贵庆教授与黄岩结缘,参与到黄岩屿头乡沙滩村的改造规划,由此开启10余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
在黄岩,他有个更令人津津乐道的称呼“布袋教授”,10余年间他总是背着一个布袋,拄着一根竹杖。在他的主导下,沙滩村进行了一系列有机更新,原本资质平平、默默无闻的空心小山村,在保留村庄肌理基础上,“复活”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沙滩村之后,杨贵庆被热情的村民彻底留在了黄岩,他被聘为黄岩区美丽乡村首席规划师,杨贵庆每半个月到黄岩进行“陪伴式”规划,在黄岩乡野中,留下沙滩村、乌岩头村、贡橘园、宁溪直街、头陀老街、瓦瓷窑村等一系列规划作品。
其中,他主持规划的沙滩村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列为中国村庄发展研究的十个浙江样本之一,并作为全国五个案例之一被列**合国人居署和同济大学共同发布的《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报告,此外沙滩村所在的柔川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乌岩头村建设实践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被中办、国办转发。
以“演太线”美丽乡村金廊工程为纽带,他指导的“演太双川金廊”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列入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其中演太线全长7公里,南起乌岩头村的“演教寺”,北至沙滩村的南宋古刹“太尉殿”,串起沙滩、引坑、前山头、乌岩头、蒋家岸等5个村,带动沿线农旅产业产值超9000万元。2018年,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落户,学院北校区和南校区分别设在“演太线”南北两端的乌岩头村和沙滩村,吸引着全国各地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
如今的沙滩村就像一个支点,正撬起黄岩共同富裕向全域突破。在屿头乡沙滩村,浙东芳养谷项目蓄势待发,其子项目浙东芳养谷共富产业园去年完工,黄岩相关企业正积极对接引进长三角创新型农业企业,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天下蜜橘源,开史在黄岩”,黄岩虽已“甜了千年”,但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甜蜜黄岩”无疑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