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首批创新联合体成立——协同创新为一体化添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23 浏览量:19

日前,在浙江温州举办的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多个首创成果公布。其中,面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首批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在会上成立。这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里程碑,将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新能源汽车是长三角重要的优势产业。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配齐所有零部件。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约38%,其零部件规模约占全国37%。

产业集聚引来巨头投资。锚定新能源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浙江嵊州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双向奔赴,用时10个月便促成总投资130亿元的动力电池项目落地投产。“在夯实电动化上半场的同时,我们正加快智能化下半场的创新引领。”比亚迪副总裁王杰表示,新技术对现有制造流程、产线、装备等带来颠覆,有了创新联合体,企业可与科研院所、上游供应商等合作,超前布局核心装备自研自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世锋认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实现换道超车,关键就在于以科技协同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塑造了发展新优势。

作为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长三角机器人产能占全国一半以上。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是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也是长三角率先采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化工厂。在这里,每12分钟下线一台“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轴承来自温州、伺服电机来自衢州、谐波减速机来自苏州……

去年,新时达公司接到一笔桌面机器人订单。“原先生产的桌面机器人大多干搬运工的活,作业误差0.8毫米左右即可满足要求,而这个点胶机器人要求误差在0.3毫米。”新时达产品研发和管理部总监范曾说。

为破解这一技术难题,新时达找到苏州的铸件厂商欧菲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双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不仅提升铸件精度,铸件加工工艺也得到改进。该公司联合上下游12家企业,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已下线4700多台。

不止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区域内产业链、创新链不断融合,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

重大框架协议是建立合作机制的抓手。6月6日,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部门签署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合作的框架协议,将开展交叉学科协作研究、建立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共同提升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在科技产业创新协同方面,长三角正抢抓前沿领域,签署“长三角AI+场景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化应用,助力建设数字长三角。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必须在“一盘棋”中找准定位,才能更好“落子”。浙江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让“创新花”在长三角源源不断结出“发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