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深融长三角,从科创“窗口”洞见更多深融可能

来源:无锡新传媒 发布时间:2024-06-30 浏览量:14

6月28日,“聚焦新质生产力 助推区域协同发展”(上海)座谈会在黄浦江畔举行。会议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与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携手主办,邀请了无锡一些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代表以及无锡8个板块在沪设立的异地孵化器负责人齐聚一堂,就无锡如何学习“上海眼光”、用好“上海资源”、接轨“上海标准”、服务“上海龙头”,进行深入探讨。

“小上海”在“大上海”开辟窗口

近几年,上海出现了一些以“无锡”冠名的大厦,比如滨发大厦、江阴大厦、锡山(大零号湾)创新中心等,这是无锡各个板块在上海布设异地孵化器的物理载体,锡企在沪有了归属感更强的活动空间。目前,无锡已在上海设立了14个科技融合创新平台,从点位分布上看,多集中在闵行区、黄浦区、普陀区等科创活力迸发、高端人才汇集的区域。

从座谈会上大家的交流中可以感知,这些驻沪异地孵化器已成为展现无锡形象的窗口。比如,江阴大厦以“江阴艺术文化展示交流中心”为定位,全方位呈现江阴城市风貌,并举办了多次商务活动、产业创新赛事以及文化交流论坛等;雪浪(上海)创新中心定期举办科创大赛、城市推介活动、资源对接活动。

异地孵化器是两地协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截至目前,无锡各市(县)区在上海设立的科创载体已成为两地培育跨区域人才团队、孵化优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引育新质生产力的助推器与中转站。由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在上海张江设立的沪锡协同创新中心,落地项目超10个,累计引进注册落户无锡企业超20家,其中3家获评“锡山英才计划”。

来自滨湖区的脉得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专注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疾病诊疗和基于基因检测的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分析的医疗创新。基于自身发展和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企业已在滨发大厦租赁500平方米办公空间,用于对接上海乃至全世界的优质资源。

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管维镛表示,无锡企业要充分利用上海资源的四大功能——全球资源的配置功能、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以及开放枢纽的门户功能,助推两地协同发展。

聚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

去年,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成功竞拍民生证券股权,并被核准为民生证券主要股东。国联集团总裁、民生证券董事长顾伟在座谈会上表示:“这是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案例,是21世纪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化合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券商合并。”两大券商完成整合后,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在优势互补中,两地的科创、产业,有望得到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撑。“现在的招商,离不开基金赋能。”江阴市新国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科新表示,不少头部基金拥有的资源不仅是资金,还有对细分赛道各个环节的充分掌握。此前,江阴市财政局和江阴新国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设总规模50亿元的江阴市政府投资基金,可撬动300亿元的子基金,并设置返投比例,引进好项目落地。

“不少项目从上海直接引进滨湖,或在上海的孵化器中成长,我们也在积极对接,加大对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滨湖区科技局副局长杨寅旭介绍。在金融的深度融合中,“小上海”与“大上海”的链接愈发紧密。

两地深度融合促长足发展

如何将无锡打造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上海与无锡合作的一个缩影,异地孵化器如何长足发展,也成为与会人士讨论的重要话题。

要认清两地的特色,精准定位。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培鑫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强化地区间资源的共享与功能的协同。上海与无锡的产业定位,有交叉也有互补,“建议两地深入开展创新资源共享、科技联合攻关、科技成果协同转化,加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再到应用场景的全过程融合”。

瞄准哪些细分领域?上海与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均在国内领先,可以强强联合,在研发端与制造端充分接洽,占据全产业链的制高点;汽车产业正迎来重要机遇,业内不少关键核心零部件急需国产化,无锡可以在供应链上深入挖掘,与上海紧密对接;无锡的新能源产业与上海合作也可以拓展新的发展机遇……

招商要有更明确的目的。“我认为,无锡招商需融入上海专业服务圈层,要瞄准真正能提升无锡产业能力,或者能帮助无锡嫁接资源的项目。”中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副局长梁庆说。

要用全新的思维运营异地孵化器。上海还有很多科研资源等待被挖掘。“不少高校到中试阶段的研究成果,被企业买断,非常可惜。如果有更多的资金,将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金地威新产业研究院院长、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葛培健说。无锡建在上海的孵化器,不妨打开思路,到更富科研成果的地域找好项目;建设一支专业团队,精准投放政策,更好服务企业;像运营园区一样管理孵化器,达到项目与孵化器共同成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