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谋“新”重“质” 建设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

来源:湖州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4-07-05 浏览量:38

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成功加速第一束质子,标志着我省大型三类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零的突破;东尼电子参与的项目打破了国外垄断,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州产”新一代初级教练机迎来首次使用飞行,翱翔“低空经济”……
  自“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开展两年来,令人振奋的科技讯息不断传出。我市科技系统以主题实践为总载体,着力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向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进军的步伐愈加坚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科技创新是一颗种子,生长于企业、项目、实验室里,结出新质生产力的硕果。湖州大地上,“创新之树”正茁壮成长。
  原创力  在实验室酝酿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目前,湖州建有52家市重点实验室、2家省重点实验室,催生了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陆续突破了锂离子动力电池、轮盘超速预旋转技术、智能假肢技术、智能冷链物流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我市产业升级、企业壮大注入强劲的动力。
  今年3月,湖州西塞科学谷内,伴随着第一束质子的成功加速,西安交大—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市乃至我省大型三类医疗器械在研发制造上有了零的突破,同时有望实现该项技术国产替代。”该实验室主任王盛说。
  据悉,实验室前期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研发经验,设计完成了世界首台动物用小型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和医用硼中子俘获治疗示范装置,项目有望在明年开展临床试验,加快实现临床产业转化。
  实验室蓬勃发展的背后,正是湖州以“创”为本、向“新”而行。
  主题实践开展两年来,我市科技系统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释放创新驱动效能,持续打通“绿色”和“创新”双向发力的转化通道。
  同时,我市一链一院布局新型研发机构,新引进耀宁固态电池研究院、暨南大学集成电路研究院、安吉光电通信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电子科大长三院、浙大湖州研究院等3家研究院升格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仅去年,全市研究院就新引进科研人才686人。
  研究院到车间,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不少研发机构的“天堑”。
  近年来,我市以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为试点,探索“一院一公司一园区一基金”可持续发展路径,从知识产权运营、园区配套、专项基金等维度,支持研究院通过知识产权作价投资,从孵化企业中获得最大化增值收益,从而反哺到研究院和人才团队,用于再研发、再投入。
  截至去年底,我市53家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企业336家,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和浙大湖州研究院建设两年多时间已牵头承担多项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
  驱动力  在生产车间加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家纺织企业能造出血管?日前,在位于吴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湖州现代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企业总经理韦斌展示了一段“纺织感”很强的管状织物,白色的管壁甚至可自由弯转、富有弹性。 
  “这种多根分叉的人造血管是通过我们的纺织机械设备编织而成的,它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顺应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在人体内长期保持稳定。”韦斌介绍,目前这项技术只有极少数国外公司能生产。而今,该企业正通过工艺创新和自研装备,顺利实现了“人造血管”的国产替代。 
  类似这样的科创奇迹,在湖州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不断上演。据统计,湖州企业在创新中贡献了“四个90%”,即90%以上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流向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专利集中于企业。 
  主题实践开展两年来,我市科技系统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成果开发和推广转化,特别是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依托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面向重大需求,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长兴的威泰汽配二期生产车间,各种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成为主角,近万条数据指令实时控制各道工序。“现在公司有70%的设备是我们自己研发制造,有效实现提质增效。”公司副总经理徐鹏说,公司已获得国家授权的有效专利61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滤清器相关标准40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等荣誉。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聚力核心技术攻坚,去年获国家科研立项32项、省“尖兵”“领雁”立项26项;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11家,实施揭榜挂帅项目9项,在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进口替代标志性成果21项,获省科技重大成果8个、国家科技奖和省科技奖20项。
  爆发力  在产业链上聚合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南太湖新区的汉天下射频芯片项目,只见百余名工人抓紧作业,这个去年签约的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完工。湖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进介绍,汉天下在国内率先掌握BAW滤波器芯片量产技术,已累计销售超3亿颗,在湖投产后将形成2.64亿套移动终端及车规级射频模块的年产能。
  以汉天下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是我市八大新兴产业链的“领头羊”。主题实践开展两年来,我市科技系统抓好顶层设计,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市级工业、科技、人才发展等专项资金,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自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建链至今,我市已累计引进半导体及光电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3个、签约固投848亿元。
  据了解,我市正切入半导体产业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部件装备、汽车电子、射频等“3+1”细分领域,以专业园区为基础,加快实现“弯道超越”。其中,南太湖新区的半导体产业园主攻射频、材料和封测领域,南浔区菱湖镇的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主攻涉化半导体材料,吴兴的织东泛半导体小镇主攻封装测试。
  一面是新兴产业的加速“垒起”,一面是创新基因的强势“嵌入”。
  今年1至5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达33.7%,比省均高出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介绍,我市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服务为代表的创新投资持续增加,对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今年1至5月,我市引进开工3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93个,占工业投资项目比重达87.7%。
  利羿精密是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前年引进的龙头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日前,记者来到项目现场,只见多台设备被稳稳运入厂房内。公司副总经理聂群芳介绍,今年一季度完成投资2.7亿元,采购了近200台数控机床加工设备,将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生产。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以高质量建设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为总目标,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总载体,走特色创新之路,确保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投比重等10个核心指标走在前列,抓好平台造峰、产业创新等六大攻坚行动,以实干争先之姿为“六个新湖州”作出科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