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摸不着的算力,已经成为长三角的一片新战场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24-08-12 浏览量:16

所谓算力,即是指计算能力,常用单位为FLOPS(每秒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数值越大代表综合计算能力越强。更具体来说,算力是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目标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算力则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算力,已成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对算力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今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围绕算力建设相继出台产业规划,一场“算力大战”已经悄然打响。此番正式“入局”的盐城,优势何在?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坐拥丰富的绿电和冷能资源。今年4月发布的《江苏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推动形成“双核辐射、苏中聚集、苏北突破、全域协同”的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其中,明确支持盐城探索“绿电+储能+冷能”数据中心建设新模式,打造“东数绿算”试点示范。

为保障算力所需的绿电供应,近年来盐城持续强化新能源供给。2023年盐城新能源发电量279.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近六成。“十四五”期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可满足超200万标准机架供电需求。

同时,为保障算力所需冷能,盐城推进总规模2000万吨/年的中海油LNG接收站项目建设,全部建成后供冷规模可达180兆瓦/小时,预计到2025年可支撑2万个左右标准机架,到2030年可支撑4万个左右标准机架。

截至2023年底,盐城拥有20个标准机架数超100个的数据中心,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1个,中小型数据中心19个。全市在用智算规模达207PFLOPS(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根据盐城市此次推出的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6年,盐城市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10000PFLOPS,占比达到总算力的90%以上。同时加快形成以黄海新区、盐南高新区为核心,多个边缘智算节点协同的“2+N”算力发展体系,有力保障大模型技术攻关、参数优化,赋能产业需要。

除了江苏,浙江与安徽在算力建设方面同样动作不断。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197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第二。近5年来,我国算力总规模年均增速近30%。然而,尽管在算力总规模上已跃居全球前列,但我国目前仍面临智能算力规模相对不足的问题。

针对目前算力建设方面的短板,今年以来,浙江已在优化布局和算力生态方面推出了多项举措。今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浙江目前算力布局不均衡的问题,《意见》中明确指出浙江要优化提升算力供给能力,统筹优化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国际一流的新型算力中心,加快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浙江也正不断发力推动通用算力之外多元化的算力发展:去年1月,宁波市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正式上线;去年5月,桐乡“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正式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成为浙江唯一的国家超算中心;去年7月,之江实验室获批建设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在安徽,芜湖正成为当地的一大算力重镇。6月14日,“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正式上线。该集群将面向长三角及中部区域提供超大规模算力服务。根据规划,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未来将承接长三角1/3的算力需求。

安徽芜湖具备良好的数据中心大规模集群条件,光纤网络可直达华东和中部热点城市,网络时延在10毫秒以内,其中上海、杭州时延在5毫秒左右,南京更低至2毫秒,既能满足对时延不敏感的业务,还能满足对时延要求非常高的AI推理、电商、游戏等业务,是长三角汽车、工业、生物医药、高科技等高计算资源消耗企业的优先选择。

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是“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重要枢纽及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复函,同意在长三角地区规划设立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主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据介绍,围绕算力服务及调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领域,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将携手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打造长三角合作样板,共同服务区域内算力需求,探索数据要素在枢纽内高效流动,高质量推进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