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今年,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一、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高质量人才新生态的做法及成效
2019年,嘉善县与江苏吴江、上海青浦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区紧紧抓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高质量人才新生态,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标杆。
(一)聚焦“共谋共推”,做大一体化“朋友圈”
制定并落实《示范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关于促进示范区人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20条示范区人才建设的支持政策。嘉善与青浦、吴江联合发布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指数,为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工作找准定位和方向。持续打响示范区引才品牌,每年定期启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引才全国巡回招聘活动,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昌理工学院等建立“引才联系点”,示范区50余家企业共推出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2245个。积极推动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吸纳沪苏浙皖26个城市加盟,实行轮值城市负责制,通过联席会议共商人才大计。
(二)聚焦“共建共享”,做优一体化“制度层”
示范区积极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加速引导各类人才向示范区集聚。探索推进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专业技术人才57项职业资格、27个职务系列和继续教育学时等“四个互认”,截至目前,实现专技人才专业技术资格互认100余人,继续教育学时互认600余人次。出台了示范区推荐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在华永久居留认定管理办法,多渠道申请并享受更多便利。持在华永久居留许可在示范区工作的外籍人才跨区域申领“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视同上海外籍人才在沪享受相关政策。建立“单一窗口”审批模式,优化完善示范区内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机制,比如嘉善“单一窗口”办理A类31件、B类109件。
(三)聚焦“共引共赢”,做强一体化“创新区”
依托祥符荡、汾湖等七个主要湖荡构筑“北斗七星”全域创新湖区格局,打造世界级湖区科创聚落。加快推进跨省域高新区建设,整合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等示范区内高端科创载体,实现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新高地,目前,高新区已合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70家。同时已经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千亿级产业,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三大百亿级产业。推进“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柔性引才政策,打破人才流动制度性壁垒,保障人才效能发挥。
(四)聚焦“共育共治”,做实一体化“试验田”
试点共育跨区域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成功打造长三角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允许示范区内突破高校流动站博士后指标建站。三地共联合开展8期专技人才菜单式继续教育培训班,推出200余门各类专技人才高研班等,开展培训3000余人次。制定示范区职称联合评审评价标准,成立全国首个跨省一体化示范区家具家居行业工程师中级职称联合评审委员会,2023年已首次联合评审通过23人,87%的人才跨过助理工程师直接晋升为工程师。打造全省首个以“长三角人才创新园”为品牌的人才服务综合体,支持示范区内企业入驻创新园。深入实施示范区高峰人才联合激励计划,深化人才服务跨省域结算机制,推动三地人才在文旅休闲、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百余项服务上享受同城待遇,三地已联合发放500份激励兑换券。
二、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生态的创新机制
示范区必须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吸引力的长三角一体化人才高地和活力“青创之城”,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全国其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提供更多经验。
(一)树立协同理念,以全球视野集聚高素质人才队伍
坚持高端引领,以太浦英才计划为牵引,积极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畅通国际国内人才双循环,优先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聚焦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加快引进一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掌握核心技术、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创新海外引才方式,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签证、工作许可、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政策。提升人才集聚政策吸引力,加大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博士后“人才战略储备库”功能,加强各行业、各领域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全面建设人才成长梯队。努力形成一支自主创新能力强、引领带动作用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二)制定协同政策,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人才发展格局
围绕一体化产业发展,推动三省一市在人才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协同配合,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借助海聚英才示范区专场等活动,积极对接三地创业项目,对入选上海、江苏人才计划的创业项目,嘉善可直接免评审纳入“祥符英才”人才计划创业项目。在“水乡客厅”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创新人才“双聘制”,探索建立“共培共育”示范区人才培养模式,让符合一定条件的“双聘”人才跨区域申报“祥符英才”人才计划创新类。明确互认范围,对三地高层次人才纳入互认体系,对互认人才给予三地同城待遇,实现“人才飞地”合作新模式。优化示范区内同城化公共服务,联合青浦、吴江制作三地人才服务共享清单,推动住房公积金、医疗服务、国情研修等人才服务政策三地共享,积极推动人才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三)建设协同平台,深化人才数字化管理
依托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资源,有效整合一体化示范区的优质人才平台,推动地区间平台合作和信息互联互通,提升示范区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塑人才工作的业务流程,推行在线申报、审批和反馈机制,提高效率和透明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示范区人才流动、需求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实现人才选拔、评价、激励等环节的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帮助政府部门精准决策。采用数字化保护方法和工具,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提高人才信息的安全性。联合建立公共培训平台,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实现长三角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四)共筑协同服务,打造最优人才氛围
在持续优化示范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要有更多“新招”“实招”“妙招”,持续推动三地人才在社会保障、文旅休闲、职业发展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推动长三角地区人才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人才招聘、培训、咨询,提高人才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建立健全人才服务监督评价机制。高规格建设人才公寓和青年人才驿站等安居设施,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更多的绿色通道,为示范区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示范区联动举办人才对接交流、城市体验、健康打卡、“人才鹊桥会”等活动,在“关键小事”上做深做细,让更多人才感知江南文化,感受示范区人才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