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合肥“双城记”:签产业合作协议,为上下游企业“拉群”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11-27 浏览量:13

直线距离仅150公里、全国距离最近的省会城市——南京、合肥两市唱响“双城记”。

上周,两市工信局在合肥举办宁合“双城记”产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产业供需对接活动,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近40家企业参加。

据《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两市将建立工信部门常态化会商机制,沟通协调产业合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持续开展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深度协作,在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双方的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开展协作交流,互补发展。

南京与合肥同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的经济总量与南京虽有差距,但已表现出独特的后发优势。得益于引进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的几场“豪赌”,合肥的平板显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加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经济“换道超车”,为与有“徽京”之称的南京的协同发展创造了空间。

南京是“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揽入皖东城市,使马鞍山、芜湖、滁州成为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交叠区域,两大核心城市的牵手势必带动“双圈”融合发展,发挥承东启西、推动长三角中西部兴起的作用。

最近省会城市组CP

南京、合肥间的竞争近年常被提及,但两市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从地理位置看,两市直线距离约150公里,是中国相距最近的省会。历史上江苏、安徽曾同属江南省,清初江南省析为“江南右”“江南左”,即后来的江苏省、安徽省,渊源之深由此可见。近年,两地的经济体量差距有缩小之势,去年南京实现GDP1.74万亿元,增长4.6%;合肥为1.27万亿元,增长5.8%。

南京在北、西、南三面与安徽接壤,几乎被后者环拥。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成为首个获国家层面批复的跨省都市圈,成员涵盖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同时,马鞍山、芜湖、滁州均邻近合肥,是铁打的合肥都市圈成员。

“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交叠,是区域经济密度不断加大这一趋势的必然反映,两大都市圈的市场会更加一体,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安徽省政府长三角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宋宏曾发文表示,两大都市圈的交叠,内在地要求加强联动、协同和融合发展。

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有利有弊,而合作可以对冲竞争之弊。无论是南京都市圈规划还是苏皖两省的“十四五”规划,都提出两大都市圈加强联动,体现了共识,也符合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打造沪宁合发展轴”的战略布局,有利于两大都市圈整合资源,对接优势,在工业技术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上形成区域集成优势。

从产业互补发展到两大都市圈联动

在产业发展领域,合肥、南京两个核心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已在更大空间内布局,通过资源要素整合、技术产业转移辐射、空间优化等展开跨地配置、跨地建链,引致产业联动合作的内在需求和深广机遇。

在11月22日的产业供需对接活动中,南京、合肥两市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合作突破口,为近40家上下游企业“拉群”。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两市各有千秋、互补性强。合肥抢得先机,率先布局新能源整车。至10月21日,该市今年的新能源车产量超100万辆,远超去年全年的74.6万辆。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集齐外资巨头、央企、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以及华为生态圈等多种模式。

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内景。 新华社  资料图

南京在动力电池规模、配套等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完整,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优势明显,已有中汽创智、紫金山实验室、一汽研究院等8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南汽、南京长安等7大整车企业,T3出行、运满满、鱼快创领3大总部级运营平台。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营收2400亿元,增长18%;新能源整车产量超20万辆,增长25%以上。

据南京市工信局微信公众号,在22日的活动现场,南京市LG新能源(新能源电池企业)、埃斯顿(国产智能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梅山钢铁以及合肥市江淮汽车、大众汽车、蔚来汽车等重点企业进行推介,围绕各自需求和优势深入交流,力争实现资源共享、供需合作、互利共赢。

梅山钢铁是宝钢股份四大精品制造基地之一,也是汽车用钢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据《合肥日报》报道,梅山钢铁副总经理张正联表示,在两地工信部门支持下,公司已与合肥多家汽车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期待下一步开展更全面深入的合作。

安徽易特流焊割发展有限公司经多年研发,已攻克异种金属点焊连接、多层板点焊连接等技术难题,推出业内首个钢铝阻焊设备——三宇阻焊机器人。该企业参会代表表示,对接会搭建了与南京企业交流的平台,通过沟通合作长效机制,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南京市场奠定了基础。

南京、合肥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接活动现场。 南京市工信局公众号 图

南京、合肥唱响“双城记”,意味着“双圈联动”将按下“加速键”。

近年来,江苏、安徽谋划“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的合作园区,均在南京都市圈范围,已形成“双圈联动”进而融合发展的初步态势。

宋宏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双圈联动”应秉持一体化思维和开放胸怀,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两个维度考量,初期要抓住两个关键。

一是推进顶层设计。目前的省际毗邻合作还处于市县层面,应上升到两大都市圈整体层面,加持两省及两大都市圈合作的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的对接整合。应以现有省际毗邻合作园区为双圈融合发展的先行区,进一步拓展非毗邻区域更大空间的多形式合作。

二是抓住跨省都市圈合作的制度创新突破口。跨省都市圈联动不同于省内都市圈,关键在创新合作体制机制。要在现有省际毗邻合作园区的体制机制基础上,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结合的运行机制和治理制度,在用地、投资、企业新建重组、技术转移、产权保护、税费政策、利益分配、营商环境等制度安排上实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