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9时30分,来自上海市崇明区的医废转运车驶入海门区海永镇卫生院,收运员根据要求戴好口罩、手套,扫描二维码并录入数据,将卫生院两天的医疗废物周转桶搬上车。随后,这辆车还前往启东市启隆镇卫生院收运医疗废弃物,并在当天中午返回崇明区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之口,是上海的重要门户,与南通隔江相望。在崇明岛的北首,有两块属于南通市的“飞地”——启隆镇和海永镇。开车用不了20分钟就能“出省”是两镇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可尽管和崇明区“住”在一个岛上,两镇卫生院以前的医疗废弃物需专车专船从崇明岛运回南通处置,不仅产生高昂的运输费用,也曾因处置不及时面临一定的风险。去年12月开始,在沪、苏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协同下,启隆、海永两镇的医废由上海环境集团嘉瀛环保有限公司通过专业流程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置。记者了解到,这种“跨省联运”医疗废弃物的模式不仅全省首创,也是崇启海三地主动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环境基础设施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生动实践。
难题得解,医疗废弃物就近处置
“跨省联运,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我们两个卫生院。”海永镇卫生院院长顾磊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医疗废物具有感染性、毒性、腐蚀性等危险特性,根据《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医疗废物要经环保部门认可的集中处置中心处置,并实行属地化管理。此前,海永、启隆两镇卫生院产生的医废均由如东的一家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处置。可两镇位于江心,每次转运医废都要通过汽渡专车、专船摆渡过江,不仅价格高昂,还费时费力,风险系数也相对较高。遇到大风、大雾等极端天气,或前几年因疫情影响轮渡停航、大桥封锁,转运车就很难登岛。
“我们能做的就是医废处置日清日结,并做好医废的管理工作。”和顾磊一起来到院内的医废暂存点,记者看到,不仅楼外有“铁将军”把门,医废间外还有一道锁,门上还装着监控。“层层防护就是怕发生意外。”顾磊告诉记者。“按医废转运处置要求,医疗废物需每48小时转运处置,而每次往返需摆渡费3000元,一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启隆镇卫生院院长陈忠表示,此前两镇卫生院会拼车、拼船转运医废,可即便这样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而这也无法保证可按时转运,“医废暂存越久风险越大,这是我们的‘心病’”。
去年12月20日,在上海市、江苏省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共同见证下,启隆、海永医废跨省处置正式启动,就近处理医废,省去了向江苏省内运送的周折和风险,两镇卫生院也解决了这块“心病”。
跨省联运,毗邻党建共守江心岛
就近处置医废说起来很简单,可涉及跨省处置,操作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崇启海三地地域相邻、人文相亲、语言相通、产业相连。2022年,崇启海协作示范区更是列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规划》。近年来,两省三地通过“毗邻党建”引领同岛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党建工作共抓、经济发展共谋、干部队伍共育、平安稳定共护、生态环境共治、文化活动共办、文明创建共促、民生实事共推的新局面。
去年,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将推动解决“岛上邻居”海永镇、启隆镇的医疗废物收运难问题列入日程。去年底,在上海市、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推动下,崇明与南通签订《上海市崇明区协助江苏省南通市所属两镇医疗废物跨省协同处置联合监管的合作框架协议》,南通与崇明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多次沟通协调,简化跨省转移手续。海永镇、启隆镇与崇明区顺利签署医疗废物跨省协同处置联合监管的合作协议。
医疗废物跨省处置,监管也必须“无缝衔接”。根据要求,医废转运车需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根据“定人、定时、定车、定路线”原则,点对点收运医疗废物。崇明、启东、海门三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突破行政壁垒,不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共同监管医疗废物从安全交接、冷链运输、卸料入库到末端焚烧的处置全过程。
一个最直接的好处是,就近处置医疗废物后,两镇卫生院每年的处置费用降至不到2万元。“这是两省三地环境基础设施便利共享、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主动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启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戴威威说。
绿色协同,书写生态融合大文章
事实上,三地的生态协同工作已进行多年。策应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海永、启隆两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腾退了一批“散乱污”企业。近两年来,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崇明、启东、海门正从地理相连迈向深度协同。三地人大建立协同机制,携手依法护航长江大保护、推进长江流域禁捕联动。启隆、海永两镇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主动融入生态岛建设。启隆镇先后引进嘉仕有机、玲珑源生态度假村等多家现代农业、文旅项目。海永镇上,“忘忧花园”、福美农场、千亩奇异莓、东洲月季园、乐颐小镇等农文旅项目擦亮了产业发展的绿色底蕴。
记者了解到,崇启海三地正就垃圾分类处置、“无废城市”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跨区域联动监管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合作,为后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深度合作提供新的路径。并以“毗邻党建”为纽带,坚持在长江保护、大气污染防控、河道整治、水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方面共商共治,推动形成“共护岛屿环境”浓厚氛围,共同擦亮崇明岛生态文明底色,营造宜业宜居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