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绝佳位置,未来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太仓港
早在15世纪,坐拥长江之尾、东海之头绝佳位置的太仓港,就曾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最前沿。
从元代起,太仓刘家港就承担了漕粮北运的重任,将江南各地征集的粮食通过海道运至京城和辽东,以备军需。此外,刘家港还与东南亚多国保持着频繁的海贸往来,粮船商舶“集如林木”,番商贾客纷至沓来,是声名煊赫的“海漕基地”和“天下第一码头”。
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著名航海家郑和从太仓刘家港扬帆起锚,率领一个由208艘海船、2.7万多人组成的当时全世界最庞大和最先进的船队,驶出长江,奔向大海。
此后的28年里,被誉为“海上之巨人”的郑和,六次从太仓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在世界航海史上书写下属于中国人的辉煌一页。
600多年后,曾经的郑和启航地“六国码头”,已经跃升为新时代联通江海、链接全球的“江尾海头第一港”。
2023年,太仓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列全国第8位、全球第20位,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江海联运的中转枢纽港、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和长江外贸第一大港。
从更大的视角看,太仓港正处于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绝佳位置,未来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太仓港不是太仓自己的港口,是苏州、长三角乃至全省全国的港口。我们将以更大格局推动太仓港发展,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承接国内、连通国际的枢纽服务功能,打造现代化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太仓市委书记、太仓港口党工委书记汪香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汪香元表示,太仓港将进一步从“物流港”走向“物贸港”,加快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高地,以港强市,带动太仓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港口城市。
出海巨轮太仓造
如果说港口是联通世界的“万能接口”,那么港口经济就是接口最为关键的“硬支撑”。国际先进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做强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临港高端制造业,不仅能增加港口吞吐量,还能形成一体化产业集群,提升港口能级。
从太仓港向北,不远处的长江岸线边,一艘即将完工的巨轮巍峨屹立,如同沉睡的海上巨兽。走近船体,又可听到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不少工人正在上下跑动,进行最后的检查和调试。
这里是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三井”)占地100万平方米的大型造船基地,拥有4个10万吨级船台,配备1100T龙门吊和10万吨浮船坞,年造船能力达15—18艘。
扬子三井,是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与日本三井造船和三井物产于2019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要建造LNG(液化天然气)/LEG(液化乙烯)/LPG(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气体船。
造船业有“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之说,即造船业中技术难度最高、附加值最大的三种船舶类型,分别是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和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液化天然气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保持液态,而且易燃易爆,对船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LNG运输船被称为“沉睡的氢弹”,其建造技术是造船业中的最尖端技术之一。
扬子三井日方副总经理田村光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成立仅5年的扬子三井,清洁能源气体船制造能力已经进入全球前三位,目前4万立方米中型清洁能源气体船手持订单量约占全球市场的1/5,在手订单已排期到2028年,总金额接近30亿美元。
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全球订单,已满负荷排产至2028年
田村光路曾在三井造船千叶工厂工作30多年,2019年来到扬子三井,亲眼见证了5年间企业的迅速发展。
他回忆,2019年刚成立时公司只有1500名员工,现在已经超过5000人。
“虽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有不少差异,但经过5年努力,我能感受到公司在技术和管理水平上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00分是满分的话,我认为我们正朝着85分以上的高标准迈进,未来争取成为全世界最好的造船厂之一。”田村光路说。
2023年,扬子三井完成产值33.25亿元,同比增长38.4%。目前,扬子三井正在推进二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百亿元。
扬子三井是太仓港近年聚集的临港高端制造业代表企业之一。
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扬子三井之所以选址太仓,正是因为太仓独特的地理位置,特别适合布局大型造船厂。
“中国造船业发展迅猛,造的船会越来越大,长江上有些桥可能就难以通过了。但把造船厂放在江尾海头的太仓,无论造多大的船,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王敏勇说。
除造船外,一批依港而存、因港而兴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正在太仓加速集聚。目前,太仓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和华东最大的个人健康护理产品生产基地,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元。
据王敏勇介绍,下一步,太仓港还将大力发展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沿江先进制造业,同时抢抓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大容量储能柜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构建起一个更高能级的临港产业高地。
从“物流港”到“物贸港”
太仓港地缘优势突出,但周边“强港”环伺,尤其上海港和宁波港均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巨无霸”。太仓港如何进一步实现提升能级,走向“千万标箱大港”?
经过反复论证,太仓找到的答案是,扬太仓港之长,从“物流港”走向“物贸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更重要的枢纽节点。
太仓港向“物贸港”转型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集体出海的东风,打造汽车江海联运物流基地。
2024年8月23日,汽车运输船“礼诺极光”轮靠泊江苏省苏州港太仓港区,即将装载2336辆汽车首航欧洲
王敏勇表示,从地图上看,中国最重要的汽车企业许多都分布在长江沿线,江尾海头的太仓因此特别适合作为汽车进出口港:车进长江,这里是第一站;车出长江,这里是最后一站,可直接转海运。
在太仓港区的海通(太仓)汽车码头堆场,《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所见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壮观汽车方阵——数万辆汽车在此集港,整装待发,运往世界各地。
太仓港目前稳居江苏汽车出口第一大港,汽车出口量持续增加。2023年从太仓港出口的汽车整车为47.6万辆,约占当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491万辆)的1/10——“相当于中国每出口10辆汽车,就有一辆是从太仓港出去的”。
海通(太仓)汽车码头堆场如今已建设完成,完全投产后面积将达到105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近4万辆车,年吞吐量可达130万辆,成为长江航道上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
更重要的是,太仓港汽车出口“铁水联运”模式正逐步成熟:疏港铁路专用线已经投运,2024年6月更迎来了货物一日“三进三出”的新时代,联运效能大大提升。
“未来我们还会积极对接中欧班列,全力争取更多班次,并以更高标准打造海通汽车江海联运物流基地,加快实现‘四进四出’,力争成为中国最大的整车出口港。”王敏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此外,处在长三角消费市场核心腹地的太仓港,还将充分利用进口水果、粮食、肉类、水生动物等商品的指定口岸资质,建设“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港。
王敏勇表示,与海鲜肉类进口规模极大的上海港相比,太仓港拥有自己的快船航线,将主打“小快灵”,让鲜活海鲜、东南亚水果、新疆牛羊肉和高端红酒等优质产品在太仓港聚集后,快速直达长三角市民的餐桌。
沪太两港开辟太申快航等水上专线,加密航线航班
“太仓港一方面要深度融入苏州港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另一方面更要打造‘纵贯南北、横连东西’的内贸网络支点,成为‘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王敏勇说。
与此同时,太仓港还将拓展航线网络,强化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优势近洋航线,拓宽与 RCEP 成员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建总仓,到太仓
由于地处江南富庶地区,又居于江海交汇之处,元明时期,太仓成为最适合贮存和运输漕粮的“国家粮仓”,位于太仓南郊的海运仓曾储存粮食多达百万石,也称“百万仓”。
今天的太仓,凭借地缘和物流的双重优势,再度成为国际顶尖消费品牌建立中国总仓的首选地之一。
“建总仓,到太仓”,已成为太仓的一张城市名片。持续提升物流物贸能级,壮大现代物贸产业集群,也是太仓从“物流港”迈向“物贸港”的重要一步。
诞生于美国的运动休闲品牌斯凯奇(SKECHERS),就在2016年把亚洲总仓设在了太仓。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太仓港区的太仓斯凯奇中国销售物流中心(以下简称“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一期项目。这个占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投资超13.5亿元人民币的巨型物流中心,负责为全国范围内的3500多家斯凯奇线下门店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它更是一家世界领先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也是目前斯凯奇在全球最大的物流基地之一。
2023年1月16日,太仓斯凯奇中国销售物流中心
走进总高三层的分拣中心,第一感觉就是安静、干净、智能,除了不时走过的巡检人员,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员。
斯凯奇(太仓)商贸物流有限公司高级物流中心经理曹继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斯凯奇商品以鞋子和服装为主,品类繁多,但由于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只用了300多名员工,日发货量就可达到20万件,年发货量超6000万件。
多向穿梭机系统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共360台“小黄车”(小型包裹运输机器人(13.510, -0.20, -1.46%),顶部为盛放包裹的黄色托盘,下方装有万向轮)接到指令后,灵活自如地穿梭在传送带上,将所载货物准确投放至指定位置。
随后,由全自动输送机和分拣机组成的传输分拣系统会进一步把货物精准传送到各线下门店所对应的分拣柜。
据介绍,这个分拣系统总长度超过13千米,其中线性分拣机的处理能力达到9500箱/小时,交叉带环形分拣机的分拣能力更高达1.5万件/小时,可以同时处理440个订单。
分拣结束到出库上车,物流中心采用了飞箱系统,通过自动化的线体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实现“箱子不落地”。114台配备自动导航和智能充电系统的叉车组成的“车队”,可以准确高效地完成出入库操作。
2026年,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二期项目也将建成投用,四层自动化仓库总面积将达到26万平方米,是一期的近两倍,主要为斯凯奇线上门店服务,设计存储能力2200万件,每日订单履行能力最高峰值预计可达60万件。届时,太仓港区将成为斯凯奇在中国线上线下的“双总仓”。
曹继升介绍,斯凯奇之所以选择将“双总仓”都放在太仓,是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首先,太仓的物流便利性非常突出。如今,不少跨国消费品牌出于成本考虑已经把部分制造工厂转移到东南亚,产品从东南亚海运到中国后,江尾海头的太仓港是一个理想的转运点,一些船只还可以直接运抵太仓港,无需经上海中转,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效率。其次,太仓完善的“江海河、公铁水”的多式联运体系能够保证产品在三天内送达中国大部分地区。此外,以江浙沪为主的长三角地区是斯凯奇最重要的销售市场,将物流中心设在太仓,还能方便直接地服务于这个关键市场。
除斯凯奇之外,耐克、优衣库、迪桑特、彪马、米其林和李锦记等知名品牌都已在太仓设立区域总仓和分拨中心,规上物贸业营收超15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10%。
由于总仓云集,太仓甚至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购物旅游方式——工厂店购物,即直接去品牌总仓开设的省去所有中间环节的“工厂店”购物。因为“货正”价廉,太仓工厂店吸引了大批来自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购物人群,创造了更大的附加价值。
标杆城市
1992年,太仓港万吨级码头建设打下历史第一桩,太仓顺时应势提出了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吹响了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太仓港的号角。
200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并加快实施沿江发展战略,太仓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以港强市”发展战略。
2013年1月1日起,太仓港成为国内第一个全面实现海港化管理的内河港口,从此跨入海港时代。
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如今的太仓港大型龙门吊林立,标准化集装箱堆叠如山,数十万吨级巨轮往来穿梭,一座现代化、智慧型港城跃然眼前。
王敏勇认为,太仓港正处在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超级风口”之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机遇。
比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与东盟、中东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量迅猛增长。600多年前,郑和从太仓启航下西洋也曾到访过这些地方。
“未来,太仓港沿着郑和驶过的航线,与这些国家地区加强贸易往来,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顺。”王敏勇说。
再比如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出之后,我们与上海港和宁波港的港航资源共享推进得更快更顺了。”王敏勇说。
目前,太仓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仓港”)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港”)成立了合资公司——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打造了“沪太通”品牌,将太仓港作为洋山港的延伸,实现了洋山港和太仓港通关一体化运行,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大提升了太仓港的竞争优势。
不言而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后,整个长江经济带将走向高质量、一盘棋发展,这对于拥有“江尾海头第一港”的太仓,也将是巨大利好。
2024年6月14日,太仓召开“太仓港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发布了《推动太仓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太仓港的下一步发展绘出了一张高清度蓝图。
2027年的太仓港,首先将是“智慧港”和“绿色港”。
2021年6月投入使用的太仓港四期码头,是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也是长江流域最“聪明”的码头:集装箱过闸无纸化,最快10秒钟就能通过,28台全自动轨道吊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识别集卡位置,全自动装卸操作。
太仓港四期码头是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
《方案》提出,到2027年,太仓港口枢纽能级将得到全面提升,港口岸综合效率和服务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达到国内领先,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年货物吞吐量超3亿吨。
2027年的太仓港,还将是能级全面提升的“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和枢纽经济增长极。《方案》规划到2027年,现代物贸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江海河中转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地位持续巩固,“大船大港”效应更加明显,“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核心港区基本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地位基本确立。
2027年,太仓港还将带动太仓市,成为产业高端、港城一体的港口名城。
《方案》预计,到2027年,港口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全市3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30家,现代物贸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市港联动协同发展持续强化,“前港—中区—后城”功能格局更加清晰,太仓“成为全国港产城联动发展的县域标杆”。
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东在大会上提出明确目标:“要真正做到‘以港强市、以市兴港’,打造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