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更高质量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24-12-30 浏览量:13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更是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使湖州进入高质量融入长三角新阶段的里程节点之年。为了牢牢把握这历史性机遇,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作出了“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决策部署。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区域发展和城市群经济发展大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并时刻关心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湖州而言,打造金西翼、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湖州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历史机遇,在这过程中赢得主动,就决胜了湖州的未来。全市上下要以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为契机,紧扣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线,主动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以产业互嵌、科创协同、设施畅联、人文共兴、生态共保、服务同享为路径,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

全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更高质量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要走差异性特色化之路

一要充分彰显独一无二的生态文明优势。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实现从“诞生地”到“实践地”再到“示范地”的美丽蝶变,是湖州不可取代、独一无二的优势。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价值定能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更能为湖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二要充分彰显承东启西的区位交通优势。湖州处于沪宁杭“金三角”的中心,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南北两翼、贯通长三角与中西部的重要节点。《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提出培育沪湖区域创新廊道。沪湖廊道东部串联虹桥枢纽,西部联通中西部腹地,在沪宁、沪杭两条既有通道相对饱和的背景下,有望打造长三角辐射联动内陆地区的主通道。

三要充分彰显辨识度强的绿色发展优势。湖州是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绿色智造试点示范城市,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27位,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湖州绿色发展在长三角和全国都具有独特的地位。

四要充分彰显均衡发展的城乡融合优势。湖州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实施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为全省唯一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试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7:1,居长三角地区前列。湖州城乡均衡发展的优势,在推动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五要彰显亲和包容的人文环境优势。湖州耕读文化底蕴深厚,百姓讲诚信、守规矩,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最和谐的城市之一。湖州与上海历史相连、人缘相亲、文脉相通、经济相融,有深厚的文化认同。以湖州文化的独特光彩,带动区域文化发掘和传承,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推动文化协作共荣大有可为。

全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更高质量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要精准对接虹桥枢纽

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承载地和重要先行者,虹桥枢纽具有促进长三角一体发展、深化改革、协同开放的要素禀赋和战略能级。对湖州而言,高水平打造“金西翼”,就是要通过链接虹桥枢纽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有效承接虹桥枢纽发展要素,更高质量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是要以特色化休闲旅游资源优势为依托,同城化打造“虹桥商务+湖州休闲”新品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拥有虹桥国际机场和虹桥火车站两大交通枢纽,筑牢了虹桥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基础。湖州要充分依托山水清丽的独特休闲旅游资源,凸显沪苏湖高铁半小时通勤优势,把虹桥高密度的巨大人流“引流”到湖州,以此带动物流、商流、信息流加速汇聚,打响“商务在虹桥,休闲到湖州”的品牌。

二是要以进博会等高能级平台为载体,专业化拓展“平台出海+高端引进”新渠道。虹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点,近年来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平台为支撑,持续做强“6+365”常年会展平台功能。湖州要把握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精准对接国际投资与贸易机构,以专业化的国际视野寻求金融与贸易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平台出海和高端引进的双向奔赴。

三是要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高端化打造“上海总部+湖州基地”新模式。虹桥国际枢纽拥有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腹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其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已达4亿元,是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4.7倍。湖州要进一步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紧盯物流、结算、研发、培训等功能性区域总部和高科技园区,承接上海更多的高端产业要素来强链延链补链,形成总部在上海,生产在湖州的格局。

全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更高质量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要选准融入主攻方向

一是全方位提升,增强交通枢纽功能。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能级,加快建设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东向实现与虹桥枢纽无缝链接,西向实现商合杭连接成十字高铁网,加快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宜湖铁路和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等前期建设,加快形成形成“369交通圈”。加快推进苏台高速湖州段、合温高速湖州段等项目,构建完善“五纵五横”高速公路网,谋划太湖南北越湖通道等重大项目。深度推进通往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嘉兴港)及长江港口集装箱千吨级运输通道贯通成网,推进沪湖两地口岸通关一体化。

二是全要素保障,增强平台承载功能。把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到核心平台上,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提升区域竞合位势。着力提升未来城、长合区和上合区等平台能级,推动南太湖新区与上海张江高科共同打造半导体产业园,打造半导体产业新高地。推动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有效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建设长三角绿色智造新高地和跨省域产业合作新典范。推动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与临港集团深化园区开发、机制创新、产业培育等合作,打造湖州接轨上海“桥头堡”提升园区能级和运营品质。

三是全链条优化,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坚持承接溢出和主导配套双向发力,在产业协同并进中推动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发挥湖州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聚优势,深度融入上海汽车龙头企业长三角供应链体系。主动加强与张江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链接,打造光电“生态圈”。融入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聚焦前沿赛道,构建“张江研发+湖州制造”模式。开展沪湖高端装备上下游协作配套,嵌入上海高端装备产业链。强化沪湖都市游、生态游、乡村游紧密联动,开行沪湖旅游专列,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周末游”“假日游”目的地。

四是全领域协同,提升科创策源能力。融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集聚长三角地区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以西塞科学谷为核心规划建设南太湖科创走廊,加快推进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打响湖州“创谷经济”绿色科创品牌。推广“上海研发+湖州制造”模式,共建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探索完善以才引才、活动引才、基金引才等新打法,大力实施“鲲鹏行动”计划,构筑人才聚集“智高地”。